您当前的位置: 重庆市公共租赁房管理局 > 新闻动态

空港佳园公租房:小区更“聪明”,生活更便捷

日期:2021-07-28

“刷脸”进出小区单元楼、“黑科技”让电动车难“上楼”、3秒锁定高空抛物肇事者、智能摄像头24小时监测火情……68岁的空港佳园租户熊国明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住了几年的公租房小区,竟然变身成了人脸识别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加持”的智能化小区。

空港佳园公租房小区共有49幢居民楼,1.96万套住房,目前已有3万人居住。渝北区统筹多部门力量、多项目资金,通过一系列智能化改造让公租房小区焕发新活力。近日,记者走进空港佳园,实地感受高科技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便捷、智慧生活。

进小区“刷脸”过安检

走进小区,记者看到小区出入口设置了进出闸口,但与其他小区刷卡不一样,这里还有更智慧的进入方式,只要业主在物业处进行人像等信息录入,就可以直接“刷脸”开门了,不仅操作便利,还安全。“智能门禁系统具有主动捕捉人脸的功能,居民只要进入摄像头识别范围,系统就会快速做出反应,与人脸数据库进行比对识别,识别成功后,门会自动解锁,非常人性化。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每个人进出都有记录,没有录入信息的陌生人无法进入小区。”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介绍说。

一直以来,公租房人口管理难度比较大。该智能门禁系统采取“一卡一人一档”的模式,将门禁办理与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工作相挂钩,变“被动登记”为“主动登记”,通过门禁卡的办理,推动了流动人口信息的登记和精准化比对。

当然,这个门禁系统的功能不仅如此,它还可对特殊人群进行人文关怀,针对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在系统中设置识别码,如果这些人群超过3天未使用门禁卡开门,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提醒物业或其他管理人员,相关人员可上门查看情况,防止发生意外。同时,对访客异常或进出频繁的业主,系统会发出提示,提醒物业人员注意观察。

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介绍,小区还将以智能门禁系统为依托,对房屋出租、闲置情况进行实时统计,做到对承租人信息一手掌握,既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数据资源动态采集,又实现小区治理从人工向智能治理方式的转型。

“黑科技”电梯让电动车难“上楼”

“电动车禁止入内、电动车禁止入内……”在小区电梯里,物管工作人员模拟将一辆电动车推进电梯,电梯内的智能摄像头警报声随即响起,同时电梯还会“拒绝”关门,直到将电动自行车推出电梯才恢复正常运作。

“该系统运用物联网技术,通过识别电动车影像,触发感应系统,电梯门也随之锁定,同时把这个影像传到监控中心,工作人员也可喊话居民禁止电动车入内。”通过测试,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这套“黑科技”的工作原理。

乘坐电梯时遇到电梯故障是居民最为担心的问题。该如何处理?救援人员在哪里?该智能摄像头还拥有了智慧“大脑”,会实时判断电梯故障情况并快速“报警”,专业维保人员“接单”后就能马上精准定位电梯位置并实施救援,同时后台工作人员也可通过摄像头监测被困人员的情况,并与被困人员对话安抚对方情绪。

目前,空港佳园小区试点安装了27套智慧电梯系统,成为渝北首家使用该“黑科技”的高层建筑小区。

三秒钟锁定高空抛物肇事者

在小区5栋楼房前,记者看到1根2米多高的支架上挂着两个摄像头。“这是高空监测摄像头,当有高空抛物发生时,设置在居民楼附近的高空监测摄像头能在3秒内捕捉、检测到有物体掉落,通过图像智能分析物体降落轨迹,快速锁定楼层与抛物责任人。”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介绍。记者围着5栋楼房转了一圈,发现一共有8个摄像头。它们分布在这栋楼的四面,每一面2个摄像头。据物业工作人员介绍,小区一共在3栋楼试点安装了24个高空监测摄像头,高空监测摄像头的安装可以引导居民做好自我约束,让高空抛物行为不再“任性”,自从安装摄像头后,小区至今未发生过抛物事件。

你以为这就是这个系统的全部功能吗?当然不是。除了监控高空抛物行为外,高空监测摄像头还是一台消防用的烟雾感应器,一旦感应器监测到一氧化碳或者烟雾的浓度到达一定数值,该系统也会实时将信息传至服务器,发送警报到物业管理大屏上和物业工作人员手机上。

此外,记者在社区综治中心平台看到,社区养老食堂后厨也有了“云监管”,食堂后厨画面通过“互联网”技术实时传输,可以在线实时监督养老机构后厨食堂状况,包括员工是否戴帽子、口罩;无人时,油锅区域温度是否过高……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物业和社区工作人员可及时现场连线、即刻整改,发现重大问题即刻上门处置,实行“实时巡查”。

“房子还是以前的房子,但有了这些高科技,现在住着更安心、放心。”熊国明说。

“这些项目都是‘小切口、大民生’,以社区居民日常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的智能化改造。”仙桃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智能化应用场景,让小区更“聪明”,也让居民生活更智慧、便捷。

来源:上游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省市住建厅网站

直属单位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