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重庆市公共租赁房管理局 > 新闻动态
我们的小康生活 | 公租房里的“巧手梦工厂”
近日,重庆新闻联播“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走进民安华福公租房社区,深入报道了公租房小区“家门口”就业创业工作和公租房居民逐梦小康的鲜活故事。
既要照顾家庭,还想找份工作,有点收入。在公租房社区里,很多“宝妈”都有这样的愿望。九龙坡民安华福小区的“巧手梦工坊”,就让老家在丰都县的小龚和其他很多“宝妈”,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系列报道《我们的小康生活》,让我们跟随主持人苗苗,看这群“宝妈”如何用自己的一双巧手,编织出生活的梦想。
主持人何苗苗来到九龙坡区民安华福小区居民龚桂全的家。
“两室一厅,60多个平方,差不多也够了,家里四口人,我上班的地方很近,就在这个小区,走下去几分钟就到了。”一进门,小龚就介绍起来。
用一双巧手,把珠子、丝带、铜线串起来,编织出精美的珠花。这就是小龚她们姐妹的工作。
主持人苗苗也上手体验,但觉得操作有点难,小龚告诉苗苗,这个活儿比自己以前的工作简单多了,以前自己啥工作都做,老家也做过,在浙江的时候,就带孩子,老公一个人上班。
小龚老家在丰都县农村,前些年,跟着丈夫走南闯北。2017年一家人回到重庆,住进了公租房小区。丈夫找了份家具厂里的工作。虽然户籍在老家,孩子还是顺利入读了公租房配套的华福小学。和小龚一样来梦工坊的姐妹们,家里的情况都差不多。大家想找份工作,同时还能兼顾着家。
九龙坡区民安华福小区居民周芳告诉记者,想要接送孩子,找工作就会不方便,后来问到社区,有这个工作,自己也觉得挺好的。
当地社区居委会创建“巧手梦工坊”,就是为了解决宝妈们就业难的问题。项目是居委会引进来的,场地也是社区提供。
“看不懂的,也会有专门的师傅教我们。”小龚解释。
九龙坡区民安华福小区居民邵朝阳告诉记者,这个珠花,手工费大概是每个5块7毛几,自己一天能做25个左右。
“做得快做得多的话,一个月收入有5000多,正常的话两三千左右。”九龙坡区民安华福小区居民刘桥给记者算了一笔帐。
原料来自浙江的一家工厂,通过物流发货到重庆。大家按照订单的要求,手工制作完成以后,再通过物流发回工厂。其中很多珠花还会出口,销售到世界各地。
“做出来蛮好看的,很有成就感。”
“兼顾了家庭,还给家庭增加了一部分收入。”
家门口能就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收入,还有价值感和成就感。公租房的居民们,他们既能安居,还能乐业。
九龙坡区华岩镇民安华福社区书记杨娅玲介绍,“巧手梦工坊”只是其中一类,主要是针对社区的“宝妈”,其他还有就业超市,主要是针对想全职上班的居民。每周三有固定专场招聘,每个月20号有大型招聘会,还有创业苗圃,也就是地摊经济,这些项目涵盖了居民大部分的就业需求。截至目前为止,社区已经帮助4300多位居民实现了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小龚一家,只是公租房社区里千千万万个小家的缩影。住有所居,劳有所得的生活,如同这珠花一样,在双手的编织中,正一点点绽放出美丽。
来源:第1眼-重庆广电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省市住建厅网站
直属单位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