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租房里那些值得被看见的故事
或励志、或温暖、或感人
每一个,都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城市里
最鲜活的印记
今天来认识民心佳园居民老骆和他的故事
老骆和他的创业小店
老骆来自云南,渝漂4年,曾是线下活动执行领域的 “幕后隐形人”—— 那些街头路演的鼎沸人声、车展现场的镁光灯海,以及车企车主活动与内部赛事的策划统筹,都留下过他忙碌的身影。
这行如同高速旋转的陀螺,一旦启动便难停步,但每当身边人问及工作,他总是笑着自嘲:“不过是给活动搭台子、跑龙套的角色。”
谁也未曾料到,今年2月春节刚过,返回重庆上班的第一周,32岁的他却成了大环境下的 “淘汰者”。突如其来的裁员通知,像重锤般敲在心头 —— 一边是背井离乡时家人 “要闯出个模样” 的殷切期盼,一边是与相恋五年的女友约定今年兑现的婚礼承诺,生活的支柱仿佛在瞬间被抽离。
不如自己闯出一条生路#
在家蛰伏的一个月里,他望着窗外民心佳园楼下的夜市灯火,忽然萌生一个念头:我要创业! 他将裁员赔偿金作为启动资金,一头扎进网络世界研究品类,从选品到进货,一切从零学起。
曾经为活动拍摄花絮的他,竟拿起手机自学视频剪辑,在抖音、小红书、视频号开通 “老骆在重庆” 账号,将摆摊日常定格为镜头语言 —— 凌晨厨房备料的烟火、夜市里支起的摊位、顾客接过食物时绽放的笑容,都成了镜头里最鲜活的主角。
在日复一日地努力下,他摊位前的烟火气在悄然积攒。从最初每日几十元的营业额,到如今稳定在200元左右,尽管距离网络上 “日入过千” 的传说仍有差距,每一分收入却都浸透着自己熬出来的温度。
某个转角会有一扇透光的窗#
眼看暑假将至,夜市人流逐渐回暖,他常对女友说:“再等等,咱们的小摊子会像重庆的夏天一样,越来越热乎。”
若你在重庆路过民心佳园夜市,不妨留意老骆的摊位;若刷到 “老骆在重庆” 的视频,也请为这位坚持打拼的普通人点个赞 。
如果你也有故事想分享
欢迎来稿
投稿邮箱:cqggzlfgzh@163.com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