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重庆市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的政策解读

日期:2022-02-16

《重庆市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十四五”规划》是市住房城乡建委“十四五”专项规划之一,它是引领全市“十四五”人居环境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出台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交汇期,是实现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目标的关键期,是深入贯彻重庆城市功能战略定位与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的战略攻坚期。特别是创造优良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城市工作要达到的中心目标作出的明确要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是农民群众的深切盼望。2020年,住房城乡建设部首次启动了全国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五年规划编制,明确提出统筹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为响应住房城乡建设部对“十四五”期间人居环境建设的新要求,市住房城乡建委启动了《规划》编制工作,结合国家相关工作部署,明确重庆市在“十四五”时期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及规划实施,以指导重庆市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工作系统、高效、可持续发展,建设更加优美的城乡人居。

二、主要内容

《规划》文本共分五个篇章。第一篇“总体要求”,分析了重庆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二、三、四篇分别围绕自然生态、人工建设、社会人文三大人居环境系统,制定了规划的重点任务和专项行动;第五篇“政策措施保障”,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标准体系、加大政策支撑、强化项目支撑等方面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具体主要内容如下:

(一)确立我市“十四五”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目标与指标

《规划》按照突出重点、数据可得的原则,提出了27项主要指标,其中,20项为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的规划指标,7项为重庆特色指标。

一是自然生态环境方面。以生态价值提升为目标,从空气、水、城市公园等角度,制定6项指标。其中结合重庆山水特色,将“城市亲水岸线占比(≥80%)”“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100%)”“城市万人拥有的山城步道长度(中心城区≥1.2km,区县≥0.8km)”等3项作为特色指标。

二是人工建设环境方面。以补足短板、突显特色,系统性塑造城乡人工建设环境为目标,制定12项指标。其中,为推动重庆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任务,将“城市在市政管网管线智能化监测管理率(中心城区≥30%、区县≥15%)”“新型城镇化试点区县数量(10个)”等2项作为特色指标。

三是社会人文环境方面。从突出重庆传统和文化保护,关注新青年、农村低收入等群体,推动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以及提升城乡治理水平等角度,制定9项指标。其中,结合重庆传统村落特色突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要求,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典型示范数量(48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个)”等2项作为特色指标。

(二)明确我市“十四五”期间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的主要任务

围绕自然生态、人工建设、社会人文三大人居环境系统,明确了“十四五”末应完成的城乡人居环境3大主要任务:

1、提升“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环境。

立足重庆江城山城特征,发挥丰富的自然山水与生物多样性优势,从区域、城市、乡村3个层面,明确3大重点任务和8个专项行动,充分促进自然生态环境的价值实现。一是区域层面,全面提升全域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构建“三带四屏多廊多点”的生态系统,构建自然人文魅力系统,保护与修复重要生态系统。二是城市层面,系统推进山水之城建设。加快推进“四山”保护提升、“两江四岸”功能提升、“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山城公园”体系建设、“山城步道”等专项工作,打通临江临山城市风廊,分类建设“沿山沿水沿绿沿道”新经济载体,提高生态的休闲、旅游、创新服务价值,促进美丽山水价值转化。三是乡村层面,塑造山水田园乡村聚落。保护乡村聚落,修复山地“冲田”,构建农业生态系统,营造山水田园风光的乡村休闲功能区,重塑人地有机平衡、生态复合循环的山地乡村聚落环境。

2、塑造“立体多维”的人工建设环境

充分运用传统人居智慧,结合重庆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特点,从区域、中心城区、区县城、社区、乡村、建筑6个层面,明确6大重点任务和15个专项行动,补足建设短板,增强山地特色。一是区域层面加强统筹,构建“一区两群”城乡差异化均衡格局,推动重大设施共享互通;二是中心城区层面侧重品质提升,合理控制规模,建设均衡生活服务圈,打造山地街区,推进老旧功能片区更新,加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安全韧性能力;三是区县城层面着力转变开发建设方式,塑造特色空间形态,营造宜人公共环境,补足建设短板弱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社区层面加快建设绿色完整居住社区,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推进绿色低碳水平,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五是乡村层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分类提升小城镇建设,提升乡村环境品质,补齐乡村设施短板,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六是建筑层面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加快建筑用能结构优化,推进农房低碳品质建设,加快推进绿色建造、智能建造、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

3、营造“自信包容”的社会人文环境

聚焦城市文化底蕴和精神品格,从历史文脉、特色风貌、人文关怀、生活方式、治理体系等5个层面,明确5大重点任务和5个专项行动,促进重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柔性关照和人文关怀渗透到城乡建设中。一是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延续城乡历史文脉,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及资源的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完善历史文化保护建设管理机制。二是塑造“山水之城”风貌特色。塑造“城人景”一体的城市风貌,提升“山村江村”乡村风貌,强化“山地特色”建筑风貌。三是推进全民友好社会建设。加强适幼化、适老化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改造提升存量住房品质,强化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四是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的消费方式、鼓励简约的生活方式、引导绿色的出行方式,推动居民生活方式向绿色转变;五是加强城乡人居环境治理。加强“大城细管、大城众管、大城智管”,加强乡村环境建设管理,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构建城乡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治理格局。

三、重要意义

该规划的尽早发布和实施,有利于我市探索山地人居理想范式,改变过去过度扩张的开发建设方式,将建设重点由增量建设,逐步转向存量的更新提质,推动经济方式绿色转型;有利于我市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经济的组织力、发展的创新力、文化的影响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有助于我市解决城乡突出问题,实现从“重物”到“重人”的转变,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我市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将形成未来五年重庆市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的行动指南。

政策原文:

关于印发《重庆市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