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无障碍 微博 微信 登录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区县动态 > 详情
返回首页>>
【南川】区住建委:抓好“三改”提品质 融入“双城”谋发展
日期:2020-05-26

428日,中共重庆市南川区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重庆主城都市区,是主要议题之一。

全会强调,要率先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重庆主城都市区。南川城区要着力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

南川城区,主要由东城、南城、西城三个时代印记鲜明的片区组成。近年来,南川通过城市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排水管网升级改造为代表的一系列手段,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为南川缩小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差距,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主城都市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棚户区改造提升近5万人居住条件

城市棚户区改造(下称“棚改”)既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就业、提升城市能级、拓展城市空间及完善城市功能也具有积极作用,是促进南川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主城都市区的重要手段。

南川坚持将棚改与招商引资、生态建设、历史保护相结合,通过棚改实现土地利用开发良性循环,城市发展格局稳步提升。

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过后,“宅家”的生活状态让很多人不习惯。但家住南川西城街道新壹城小区的易长明一家,却是个例外——自去年底喜迁新居之后,全新的生活环境让易家人至今处于兴奋之中。

新壹城所在地原本位于南川新老城区交汇处。和众多城乡结合部一样,这里基础设施简陋,道路多未硬化,生活环境较差。易家人多年住在一座低矮的瓦房中,家中甚至连地面都未硬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生活的常态。

在片区改造中,易家人选择了就地安置,获得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新居,全家三代人都有了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

“要不是棚户区改造,我们哪里住得上这么好的房子!小区环境好,老邻居也多。我每天就在楼下跳坝坝舞,安逸得很!”易长明的母亲高兴地说。

南川的棚改,并非盲目的大拆大建。东城街道,是南川老城所在地。石板路、古城墙、老教堂……这里历史遗存众多,承载着南川人的悠悠乡愁。

72岁的刘子灿,是东城街道的老居民,见证了南川老城数十年的变迁。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能亲眼目睹老城的蝶变。正在推进中的东街片区旧城改造项目,承载着他圆梦的希望。

东街片区旧城改造项目,涉及东城街道鼓楼坝、灌坝、渚堰塘、花山4个社区大约504亩土地面积。项目建设的两大主要内容是“东街花园小区”和“东街改造项目”。

利用棚改打造的东街改造项目占地126亩,以保护改造提升为主、适当拆旧建新为辅。实施城市广场、修复古城墙和天主教堂等建设。整个项目力求留住城市记忆和历史文脉,提升城市形象。建成后,将成为南川景城融合的重要载体。同时,完善配套设施,保障居民就业、就医、就学和出行需求。

根据《2013-2017年南川区城市棚户区改造规划》《2018-2020年棚户区改造专项规划》,南川目前已启动实施37个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改造面积207.17万平米、改造户数14513户、完成投资约94亿元。改造片区交通、医疗、教育及其他配套设施,均得到大幅改善。近5万人的居住条件因此提升。

老旧小区改造两年1.8万余户居民获益

较之东城片区,发展较晚的南城片区,兴于上世纪90年代,是南川老旧小区改造的主阵地。

在南城街道清桥花园9栋和14栋,两部新建的电梯倚楼而上,美观大气的玻璃外墙,成为小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电梯,真正让“上上下下的享受”融入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年纪大了,爬楼越来越恼火。感谢政府解决了我们的一块心病!”年逾古稀的141单元顶楼居民陈光福说,全家人每天的出行变得随意了许多,不用再精心计算。

清桥花园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26栋建筑48个单元,住着8602600余名居民。整座小区除两栋有电梯外,均为有7-9层的楼梯住宅。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桥花园居民年龄逐渐老化。大家为住宅加装电梯的意愿,日趋强烈。不过,由于安装需征得整栋楼住户100%同意,且成本高、集资难,这一愿望迟迟未能实现。

去年,针对老旧小区环境脏乱、设施设备陈旧等问题,南川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城市提升行动计划。清桥花园,成为老旧小区改造的突破口之一。

南川区住建委将清桥花园电梯加装和二次供水改造,申报纳入年度中央补助支持老旧小区改造计划。主要为安装8台电梯,并对两栋水压不足的楼栋进行二次供水改造。资金由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补助和居民自筹。

在电梯加装上,南川区住建委协同南城街道加大宣传力度,在征得楼栋业主100%同意的基础上,组织加装楼栋业主按照楼层高低不同,进行“阶梯式”集资。由业主自行管理资金、选择安装公司和后期维护。

目前,清桥花园已完成电梯安装2台,另有4台电梯正在安装中。年内,8台电梯将全部安装完毕。二次供水改造预计月底开始施工。

清桥花园的嬗变,是南川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缩影。南川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申报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将老旧小区公共区域修缮、管线改造、停车库(场)规划、加装电梯等方面纳入改造范围,大力提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去年,全区实施中央补助支持老旧小区改造项目4个,总建筑面积34.5万平方米,涉及房屋1035901户。

今年,南川进一步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申报中央补助支持老旧小区改造项目7个,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涉及房屋31512418户。主要将改造燃气管线19公里,配电设施40.6公里。

老旧小区换新颜,既在“改”,也靠“管”。

下一步,南川拟以“党建引领红色物业管理服务”为切入点,在老旧小区采取“部门党建+社区党建+非公行业党建+业主委员会+物管企业”模式,整合基层党组织有效推动机关与社区治理力量重心下沉、作用下探,带动群众参与小区德治、法治、自治建设,探索打造一批红色物业党建示范小区。

排水管网升级改造规范“静脉”运行促进城市代谢

纵横交错的排水管网,组成了维系城市代谢与循环的“静脉”系统。管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景观和环境卫生,与城市品质、安全息息相关。

521日,南川区相关负责人专题督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对全区做好相关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检查、再落实。调研的首站,便选在了位于西城街道鸟巢海湾小区附近的排水口。

尽管2015年南川实施了石雷路排水管网改造工程,但由于沿线部分居民生活污水管网标高过高,未实现全覆盖,雨污合流问题仍然未能彻底解决。

近年来,南川区住建委认真梳理、举一反三、系统排查城市排水管网情况,摸清了全区排水管网的“家底”——截至去年底,南川有城市排水管网295公里。其中,污水管网131.5公里,雨水管网142.5公里,雨污合流管网21公里。

结合实际情况,南川区住建委制定了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按照“全面完善、先急后缓、分片进行、成熟一个实施一个”的原则,积极推进城区雨污分流改造。

相关项目于2018年以来陆续启动。南川区实施石雷路沿线及客运西站片区污水管网11.5公里,对沿线片区错接、混接、塌陷等缺失的排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该片区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覆盖。

为彻底解决城区雨污管网合流问题,加强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去年,南川启动了排水及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城市及乡镇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开展了调查摸底,对建设改造需求进行了统筹分析,以实现雨污分流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为目标,初步拟定了《南川区排水及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整改实施方案》。

全新的方案除安排大力兴建和规范排水管网,建设多座污水处理厂外,还特别提出建设智慧排水系统,推动中心城区城市排水防涝监测与应急响应信息平台、城镇排水监测信息平台、污泥无害化处置监管平台建设等多项举措。推进全区排水系统由“人工经验管理”向“智能智慧管理”转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