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区县动态

北碚 “文化+旅游”助力古镇和传统村落腾飞

日期:2022-09-13

一幢幢木屋砖舍依山而建,重重叠叠,错落有致,一条蜿蜒曲折的黑水滩河环抱古镇,在河岸边,上百岁的黄葛树,枝繁叶茂,掩映着依水而筑的民居小院……一幅安静静谧的古镇气息扑面而来。这是北碚区金刀峡镇的偏岩古镇。

北碚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分布在各地的古镇和传统村落,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也是不可复制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

近年来,北碚区住房城乡建委按照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要求,坚持探索传统和现代相融合的乡村发展思路,以留住乡愁记忆、传承历史文化、保护历史建筑和延续历史文脉为着眼点,将古镇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重要举措,积极推进历史文化名镇、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助推北碚美丽乡村建设。

保护与开发并重 留住古镇乡愁

偏岩镇位于重庆主城区北端,建于清朝顺治十二年(即1655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镇北处有岩壁倾斜高耸,故名“偏岩”。

2007年,偏岩古镇成功获评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偏岩古镇乡贤文化、红色文化、非遗传承文化等特征鲜明——这里有武庙、古戏楼、禹王庙、端蒙书院等9处文物古迹,近50栋特色民居建筑,有闹连宵、山歌会、秧歌舞等民间艺术,有偏岩耍锣鼓、唐门彩扎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女铁匠,还有以“尊贤崇德”为特色的乡贤文化。

近年来,在市、区住房城乡建委的指导下,金刀峡充分利用自身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通过“融合+”形式,大力推动偏岩古镇的高质量发展。

如何融合?“文化+旅游”,激活古镇的新生命力。

每年7月-8月,是金刀峡镇旅游的高光时刻,以偏岩古镇“消夏文化节”为主形成的消夏亲水主题活动,已成为该镇一个响亮的文旅品牌。

金刀峡始终坚持古镇发展兼顾保护与利用。在不动一棵古树、不改一条古巷、不拆一栋古楼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场镇内部的旅游特点和人文底蕴,并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在推动完善古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提升古镇风貌,助推古镇旅游品牌打造。

其中,聚焦古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古镇场镇设施及风貌环境提升工程、厕所改造、沿江步道等基础设施项目工程,偏岩古镇品质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目前,金刀峡偏岩古镇已完成了古戏楼、禹王庙、端蒙书院、文化中心等历史文化类建筑的修缮,竹溪河河道岸线的整治,并通过风貌环境提升工程,完成了古镇临街商铺、住户及公共场所500盆鲜花装饰的安装,新建了300辆车位的停车场。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古镇旅游服务质量,加大了古镇旅游市场秩序规范力度:提前设计好场镇交通大循环、小循环2条交通动线,并完善相关交通指示牌,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加强路面执法,禁止临街商户占用公共停车位进行收费;以旅游市场突出问题为导向,靶向施策,强化旅游市场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优化旅游环境。

随着古镇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古镇游客量逐年递增。金刀峡镇的古镇消夏文化艺术节已连续举办11届,在重庆主城以及周边城市具有较大影响力。2021年,还被评为“川渝最美历史文化名镇”“首届重庆最美历史文化古迹”“第二届重庆文旅新地标”。

活化文化传承 激发传统村落新生命

2021年2月,澄江镇柏林村王家院子被列入了第二批重庆市传统村落名录,同时申报并入选了重庆市2021年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

“传统村落是活着的文物、有生命的历史。”澄江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澄江镇柏林村王家院子,是一个保存完好的整体村落,合院、原石、土墙、青瓦、石孔桥、溪流、竹林等都是其最珍贵的自然历史资源,它们留住了历史记忆与岁月痕迹。

那究竟如何保存好传统村落文化,让古老的村落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活力?

近年来,澄江镇按照国家、市、区住房城乡建委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相关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采取融合发展的方式,加快推动澄江镇柏林村王家院子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

具体来说——

规划先行,传统村落发展可持续。2021年,澄江镇持续做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组织开展了澄江镇柏林村新一轮保护规划修编工作,并通过了《澄江镇柏林村2021年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实施方案》,为下步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

激发保护活力,让传统建筑焕发新生机。

“传统村落,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是留住乡愁的主要承载地。”该负责人表示,“保护传统村落绝不能原封不动,应该始终坚持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从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转变。

多年来,澄江镇坚持在保护中发展,通过在尊重原始村落质感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设计优化提升,就地取材,修旧如旧,打造出一个一个独具特色的乡村文旅作品。

同时,通过搭建传统村落保护补助资金作为村级股本,按照改造—运营一体化的融合发展模式,通过奖补保护补助资金和争取配套工程等手段降低社会资本的投入,达到保护传统村落、盘活村落资源的目的。

近几年,澄江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共同缔造”的理念,坚持全镇“一盘棋”,从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全力支持柏林村实施老院子传统院落项目改造。

去年6月,通过召开“老院子传统院落保护暨乡村建设”推进会,澄江镇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形成了“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五共”乡村建设新模式,实现了“共同缔造”理念示范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先行村、生态产业先行村、文明乡风先行村、水美乡村先行村、社会治理先行村的新样板。

微改造+乡土味 盘活传统村落“聚宝盆”

“一条石板路,千年金刚碑。”眼下正值酷暑炎夏,走进群山环抱的金刚村,一个建筑古朴、历史文化厚重的传统村落跃然眼前。

“这里原来是古渝州最偏远的山村。”金刚村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康熙年间金刚村就因产煤业兴起,带动了金刚村各个行业的兴旺繁盛。同时,成立了以煤、盐、船、驮、牛、马为首的行业帮会“七帮会”,修建了工帮公所,各种商号、客栈、茶楼、酒肆林立,川剧、证书、划龙舟、放花灯等各种民间活动热闹非凡。

随着时间的发展,兴盛的煤炭矿业资源枯竭,金刚村也随之没落。当地部分房屋破损,许多历史遗址也因保护措施不完善遭受损坏。

痛定思痛,金刚村在市、区住房城乡建委的支持下,在推进传统村落保护的同时,积极推动历史文脉的传承,注重恢复传统建筑人气和活力。

村落中现有10栋传统风貌建筑,这些传统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黑瓦黄墙是主色调,砖雕、木雕精美,青苔、石板写满了历史沧桑。

今年,金刚村立足现有基础,充分挖掘当地乡村文化、历史文化、节庆习俗等文化资源,按照科学规划、修旧如旧的原则,尊重历史,根据其建筑结构,运用传统工法进行修缮,用现代材料进行归纳、加固,修缮完成后可看到清代、民国、七八十年代以及现代各时期的建筑特色。

同时,充分发挥辖区内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绿色生态等特色资源优势,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破解传统村落发展产业方式单一、同质化的问题,实现资源规模化、多样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内生动力,助推传统村落发展。

“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离不开村民自身的参与。”金刚村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进一步推进金刚村十八梯社传统村落项目建设,金刚村深入践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宗旨,始终坚持以村民为保护主体原则,按照“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工作路径,通过在保护和发展过程中赋予村民更多的发言权,广泛征询村民的建议的同时,激发当地群众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的积极性,引导当地群众主动投智、投劳、投物、投资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建设。

未来,北碚区住房城乡建委将以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提升传统村落风貌特色,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探索多种保护利用模式、带动更多乡村区域发展,创新符合本地实际的长效机制,为实现全面乡村振兴与城乡共同富裕目标作出努力,争创全国传统村落活化利用示范标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