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区:旧大楼变人才公寓荒坡坡成网红景点沙坪坝区“一企一策”精准高效盘活国有资产
沙坪坝区小正街137号,距离三峡广场不到1000米处,曾有一栋闲置了20多年的办公楼,看上去破破烂烂,行人走过时,还要提防外墙斑驳的瓷砖掉落,犹如繁华商圈的一道“伤疤”。
最近,路过的居民惊讶地发现,这栋大楼换了身“新衣”,浅色的墙砖上镶嵌着蓝色大字“CCB建融家园”,清爽大气,楼顶则修起了露台和崭新的羽毛球场,不时有年轻人拎着电脑包进出。
原来,这栋旧大楼经过改造,已变成人才公寓,而这在沙坪坝不是个例。连日来,记者深入沙坪坝区调查了解到,该区全力推动“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工作,在“十项全面清理”行动基础上,制定“一企一策”考核指标,专业化、专班化、专项化推动资产盘活,形成精准高效的资产盘活联动体系。
截至目前,沙坪坝区已完成827宗价值41.25亿元资产登记入账,核算入账率达100%;确权办证245宗、116.79万平方米;累计资产处置盘活2000余宗、回收资金78.56亿元。
闲置20年的大楼“活过来”,成中心城区最大保租房
小正街137号曾是沙坪坝区国土房管局办公大楼,紧邻三峡广场和轨道交通一号线小龙坎站,附近有沙坪坝区实验小学、八中、区人民医院。大楼位于黄金地段,为何会闲置20多年?
这得从1993年说起。当初修这栋大楼时,设计师参考乌鲁木齐建筑风格,采取了回廊式设计,这令它成为沙坪坝标志性建筑之一,却也成了其盘活路上的“绊脚石”。
2003年,区国土房管局搬走,5—11层就空了下来。眼看附近商圈发展得如火如荼,区里也想过把大楼盘活,但回廊式设计很难用作商业,且楼房设施陈旧,改造难度大、成本高,无人愿意接手。这一空置,就是18年。
2021年,机会来了。国家出台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政策,鼓励各地利用存量闲置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以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
“这个地段,用来打造保租房再合适不过。”沙坪坝区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高彦淳回忆,政策一出台,区住建委、区国资委等部门就迅速行动,找到有丰富保租房项目运作经验的建融住房(重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建融公司),合力盘活国有资产。
经过协商,沙坪坝区采取“谁投资谁运营谁收益”的模式,把上述闲置楼宇以毛坯价格出租给建融公司,15年租金总计2000万元,免租4个月。
建融公司接手后,首先要解决复杂的产权问题——区国土局搬走后,5—11层产权登记在区住建委名下,1层属于小龙坎农贸市场,承租户有上百家,3—4层产权分别属于15个集体和1户个人。
“外立面改造涉及整栋楼,需要与上百个对象协商,每个对象的诉求都不同。”建融公司助理总裁王天玉说,在区住建委、区国资委、小龙坎街道等各方努力下,历时大半年,公司才与所有产权方、承租方达成一致。
2023年底进场,2024年3月竣工,4月8日正式开业,社会资本的介入,开启了项目“加速度”。建成后,这栋人才公寓也成了中心城区体量最大的保租房项目,共有住房305套,含单间配套、一室一厅、两室一厅多种户型,面积20平方米—120平方米不等,每月租金在600—2300元不等。
25岁的合川小伙曾宏就是第一批租客。他在小龙坎上班,之前在渝北租房,去年底就留意到大楼在改造,得知招租消息后马上申请了单间配套,“只需满足沙坪坝区无房这个条件就可以申请,很快就通过了。”如今,曾宏的通勤时间从1小时减少到10分钟,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目前,建融家园开业不过十几天,入住率就已达到30%。“下一步,我们还将在公区打造共享食堂,以解决不能通气的问题。”王天玉说。
老厂房改造成设计产业园,每年贡献税收约4000万元
沙坪坝区通过精准高效的资产盘活方式,让“老资产”焕发“新活力”的案例还有很多。
红岩村大桥和石门大桥之间,沙滨路和嘉陵路交会处,有一片废弃建筑和街头荒地,高差达十余米。该地块属于重庆迈瑞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迈瑞城投),原计划打造成群众性公共服务空间,因种种原因闲置了十余年,且一遇汛期楼下便会积水,每年维护费用约需15万元。
2021年,迈瑞城投引入北京美途公司,携手打造重庆之门文旅城。“项目建筑面积9000多平米,为针对性盘活该闲置资产,该区域租期20年,其中免租期3年。”迈瑞城投副总经理黄艳介绍。
接手后,美途公司计划总投资1亿元,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已于去年建成,目前有8户商家入驻,包括城市营地、宠物馆、火锅等业态。
“附近的红岩村轨道交通站,日均换乘人次达30万,周末来玩的游客很多。未来我们还将引进精品民宿等业态,并与周边10余个景点联动,打造沉浸式娱乐消费空间、标志性网红打卡点。”对未来发展,重庆之门文旅城负责人王长江信心满满。
沿嘉陵江一路前行,在原鸽牌电缆老厂房基础上“修旧如旧”改造成的重庆大学设计创意产业园,则呈现出另一番风貌。错落有致的建筑分布在坡地上,中间点缀着小块草坪,上了年头的黄葛树与红砖小楼相映成趣。
以前,这里是一片废旧厂房和堆满生活垃圾的荒地。2006年,鸽牌电缆迁走后,该地块由迈瑞城投收储。为加强闲置资产盘活力度,沙坪坝区采取“政府+学校”的合作方式,由迈瑞城投提供资产要素保障及各项服务支撑,将闲置土地、厂房以10+1模式(10年免租+1年建设)授权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建设经营,项目经3年建设后竣工投用。
“我们经济效益非常好。”重大设计总院总经理助理肖倩说,目前园区内共有19栋建筑,办公面积1.9万平方米,入驻项目团队近60家,吸纳就业创业人员1300余名。2022年至2023年,实现合同总额约17亿元,每年贡献税收约4000万元。
从建融家园、重庆之门再到重大设计产业园,不难看出,沙坪坝区每一宗资产的盘活,都是结合实际、精准施策,所以能盘出活力、产出效益。
确权办证,让“沉睡”的“黑户”资产亮明身份
是出租还是出售、改造还是重建?精准施策的前提,首先是摸清家底,心中有数。
作为老工业城区,沙坪坝区有大量停用的工业厂房废弃在城市中心,如鸽牌电缆厂、红岩缝纫机厂、特钢老厂房等。不少行政事业单位、高校搬迁后,也遗留下一批建筑。
这些沉睡的资产一经盘活,其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不可低估。高彦淳说,早在3年前,沙坪坝区便开始对国有资产进行全口径、全覆盖拉网排查,通过电话查询、现场核对、三方机构评估等方式,2023年,辖区内154亿元资产的分布、价值、产权性质基本全数理清。
理清之后便是确权、办证。以前很多单位搬走后,资产就直接登记到区住建委名下,也没有办证,想要转手时才发现困难重重。很多资产正是因此闲置的。
为此,沙坪坝区成立了无证资产确权办证领导小组,由区国资委、区规资局双牵头,对全区185.91万平方米无证资产逐一梳理、研判确权路径,制定“可确权办证资产清单”,多部门形成合力,建立权证办理联合会审机制,高效完成确权办证245宗、116.79万平方米,让“沉睡”多年的“黑户”资产亮明身份。
如迈瑞城投凤凰广场,因权属不清“沉睡”十余年,通过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确权办证,成功引入优质社会资本,打造“二手车交易中心”,每年实现经营性收入近1000万元。
与此同时,沙坪坝区还壮士断腕,舍得将部分“好”资产拿出来,积极对接央企、市区两级国企,区国资委牵头与重庆市联交所、阿里资产、贝壳网等合作,开设沙坪坝区资产盘活专栏,面向全国宣传推介。其中通过阿里资产平台,盘活资产共27.36万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资产还实现了溢价处置,溢价处置资产68宗,金额1.7亿元,溢价率103%至221%。
盘活要想“发展有效”,还得结合区内业态定位。沙坪坝区依托辖区新桥医院、西南医院两大三甲医院医疗产业优势,聚焦生物制造、数字医疗、植入式医疗器械、医疗设备核心零部件等细分领域,利用低效办公楼宇,由沙兴集团公司与社会资本联合打造产业空间面积逾10万平方米的生命科技园。
目前,生命科技园已经落地生命树共享实验CRO、启妥斯医疗器械临床转化基地CDMO、语言脑机研究院等10个首发项目;改造国有企业老旧厂房,由共享工业投资有限公司打造上桥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园,完成一期38亩、3.3万平方米场地规划设计,首批将入住欧林生物等领军企业,预计投资额超8000万元。
丰富的教育资源是沙坪坝区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沙坪坝区突出“企业主体、高校支撑、产业导向、市场牵引”,利用高校闲置教学楼装修改造,打造重庆师范大学拾光格·数字软件园,目前已入驻企业112家,从业人员1800余人,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约2.4亿元,税收300余万元。
文旅是沙坪坝区的一张响亮名片。高彦淳介绍,区国资委、区规资局联合发力,摸排梳理嘉陵湾区南起红岩村大桥北至双碑大桥的闲置空间,依托磁器口“网红”效应,加快“古镇十二巷”延伸拓展,由旭辰集团公司培育后街特色产业集群等,让仓库“变身”演艺型餐酒吧,闲置房屋变为茶铺、陶艺馆等。2024年春节期间,其游客量达130.59万人次。此外,他们还利用防空洞闲置空间,打造“外星求生”科幻主题的“洞舰1号”景区,利用桥下闲置空间建设石门大桥桥下机械停车库,实现“资产创收、惠及民生”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