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首届“巴山渝水·美丽村居”设计建设研讨会暨首届“巴山渝水·美丽村居”设计精品展在渝北区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
首届“巴山渝水·美丽村居”设计建设研讨会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指导,市住房城乡建委、渝北区政府主办,渝北区住房城乡建委、勘察设计协会承办,是对首届“巴山渝水·美丽村居”设计大赛成果的转化和升华。该设计大赛自启动作品征集以来,得到各区县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行业协会、市内外高校等单位的积极响应,共征集“民居、民宿(公共建筑)、村落”三个类别的参赛作品327件。经评审、公示,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以及入围奖作品145件。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设计大赛汇集了乡村设计建设智慧,推出了一批适合重庆生产、生活、生态特点的民居、民宿以及村落设计建设典型示范;现场展示的村落、民居、公共设施等模型,形象地反映了新时代重庆乡村建设新面貌、新成就。
研讨会上,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还围绕新时代乡村建设话题“论道”,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言献策。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建筑系主任何崴认为,乡村建设应该打破建筑的固有边界,将建筑设计与产业策划、空间规划、产品设计、艺术行为等协同思考,实现环境、社区、经济和文化的多元可持续发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段德罡表示,和美乡村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六和”,即和于时代、和于自然、和于城乡、和于近邻、和于百业、和于乡党,应注重激发村庄的内生活力,通过优质的设计打造高品质的公共空间,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杜春兰提醒,设计师应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性质、不同特点,对每个乡村进行分类。只有识别乡村类型、认识乡村原生价值,才能构建有针对性的乡村振兴路径,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坚持走城乡融合、镇村联动发展之路,引导支持“三师一家”(即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和艺术家)下乡服务乡村建设两万余人次,整治提升农村旧房22.8万户,创建美丽庭院9.3万个,挂牌保护185个传统村落,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43个,启动30个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建设。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优化完善“三师一家”下乡服务机制,筹备第二届“巴山渝水·美丽村居”设计大赛,引导更多建设人才走进乡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