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有所居,安居宜居,是每个家庭的梦想。
“给我一个小小的家,蜗牛的家,能挡风遮雨的地方,不必太大。给我一个小小的家,蜗牛的家,一个属于自己温暖的蜗牛的家……”一首老歌《蜗牛的家》,唱出了广大在城市打拼的人们的心声。对于中低收入的城镇居民、青年人、新市民住房困难家庭来说,大量的公租房帮助他们阶段性缓解了住房困难,实现了安居梦想。公租房让梦想照进了现实,他们把家安在了公租房,也把心安在了公租房。
城镇老居民:由蜗居变宜居
日前,住在空港乐园公租房小区的刘老师迎来了搬进公租房的六周年。“搬进公租房后,我们小区里很多都是原来的老邻居,每天生活都挺有意思。”刘老师对自己在公租房的居住体验感到很满意。
刘老师表示,之前住在老居民区的一座筒子楼里,一套30多平方米半产权的房子,一家四代共5人共同居住,儿子和媳妇住寝室,刘老师和老伴睡客厅沙发,一睡就是好几年。因为房子太窄,来客都不好落座,所以从来不敢招呼亲戚来家里玩,亲戚朋友有事来,就是在楼下的坝子里坐坐。以前他的儿子先后处了好几个对象,双方看起来都挺合适,但是女方到家里一看,就没了结果和下文,到三十多岁了才终于找到媳妇成亲。
他回忆,因为申请得比较早,申请公租房的过程也比较顺利,申请的是三室一厅,非常幸运,首次摇号就摇中了。在小区生活了这几年,觉得什么都好,小区环境好,户型布局合理,设施方便,完全比得上高品质的商品房小区。“孙子长大了以后,也会有自己的寝室。这完全就是我梦中的家的模样,现在,闭上眼睛就是我们一家人搬进空港乐园第一天的样子。”要特别感谢房管、物管和社区的工作人员,为大家做了这么多工作,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生活环境。
望着自己怀里正在牙牙学语的孙子,刘老师笑着说,“寻思这辈子住不上电梯房了,感谢党和国家好政策,让我一家有了更加幸福的生活。”
渝漂青年人:让心不再流浪
罗坤曾是众多渝漂青年中的一员,也是较早享受公租房福利的租户。他已在空港佳园小区的公租房里度过了3年时光。“最初申请公租房是考虑到公租房独立成套,租住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空港佳园离公司比较近,公租房的租金比市面价格低,而且租住比较稳定,不会临时因为各种原因必须搬走。”罗坤说。
罗坤是四川广安人,大学毕业后在重庆的轻轨交通公司工作,同一批进公司的大学毕业生很多,为解决住房问题,他和两个同事一起,共同合租了一套老房子。“像集体宿舍一样地与同事共同租住,每月租金1200元,算到个人头上需支付400元。虽说住房问题解决了,但是总感觉心是漂着的”。合租很不方便,要共用厨房、卫生间、客厅,偶尔爸妈从老家过来看我,也没地方住。想自己一个人出去租房子,但看看自己不高的收入,也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公租房很好地覆盖了既买不起房、租房又困难的青年人的住房问题。这对我们这些大学毕业,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人来说是个很好的社会福利。公租房让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摇号配租我很幸运,有了自己的单间配套,节假日爸妈来看我挤挤也能将就住下,这样就很方便了,而且租金算起来,跟原来合租时我个人承担的支出差不多。”
事实上,如今像罗坤这样住进公租房的青年人越来越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罗坤说,公租房政策好,会让更多的青年人来重庆工作,汇聚各方人气,我们的重庆也会发展得更好。
进城新市民:从落脚到扎根
孙劲松,重庆丰都人,早年在重庆一个建筑公司当电工。
以前,和其他同事一样,孙劲松没有在外租房,一直跟随建筑队住在工地的集装箱式板房里。房间里除了电灯、空调,其他什么设施都没有,6-8个人一间房,上下铺。孙劲松说,在外租房太贵了,妻子在老家,自己一个人就跟着工地走,也没有租房的必要。有时候,也想让妻子一起过来打工,但是由于没地方住,没地方落脚,就一直在老家。
后来,他所在的公司参建了一个公租房项目,对公租房就有了些了解,发现像自己这样的务工人员也符合申请条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提交了申请。
自从知道申请了公租房,就一直盼着结果。“提交申请,通过资格审查,等待摇号,中签狂喜。搬进了公租房,我和孩子就从老家过来了,一家子就团聚了。”提起这两年生活的变化时,孙劲松的妻子的眼眶红润。她说,“在这里,让我家的生活充满了希望!”丈夫在建筑公司做工,妻子在公租房的农贸市场卖菜,共同撑起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而她这么多年的一个念想,就是能在丈夫务工的城市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终于在公租房变成了现实。
“妈妈,我要努力学习,争取考个好大学,以后好好报答您和爸爸!”孙劲松的儿子在公租房所在地的中学校读书,懂事的他看到爸妈为了这个家起早贪黑吃苦受累,不止一次安慰着妈妈。这让他们俩十分欣慰,心里充满着无比的希望。
“以前是各地到处跑,一家人两地分居,平时相互照顾不到,现在我们就在公租房扎根稳定下来了,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孙劲松笑容满面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