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重庆市公共租赁房管理局 > 新闻动态
“家门口就业”让居民更有幸福感
汪敏素32岁时,在重庆武隆仙女山拥有了一家民宿。这里海拔约1700米,是一个夏天凉爽到需要盖被子、冬天能看到雪、与世界自然遗产做邻居的地方。4年来,她不仅收获了物质上的富足,也重温了来自家庭、邻里的温情。
日前,记者在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时走进重庆,了解到重庆市近年来贯彻“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这一理念,打造高质量充分就业先行区,“在家门口就业”“送岗上门”成为保障民生福祉、提升百姓幸福感的关键一招。
“冬天雪景非常漂亮,房间里面都有地暖,旅客们非常喜欢。”汪敏素开民宿以前,常年在外务工,看到家乡武隆区越来越好、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决定返乡创业。
武隆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发展农业、工业并无优势,多年前曾是外出务工人口大区。随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旅游业,武隆区654处可开发人文自然旅游资源“串珠式”密布全境,已成功开发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4个,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城市范例奖”、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等“世界级名片”,以及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国家级金字招牌”。
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创业需求、就业容量。汪敏素每年的民宿收入大约为20万元。她所在的村庄有100多家“农家乐”。每年过年时,村民们会聚在一起吃刨猪汤饭,这是当地延续至今的传统习俗。
“在这里的生活给我一种稳定感,比如有一次突发停电时,全村人都围在一起帮忙解决问题,那种感觉很久违、很幸福。”汪敏素说,大家住在一起就像家人一样,非常温馨。
仙女山南部的天生三桥景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天生三桥景区导游组组长秦彩红说,景区内90%的员工是本地人,近六成是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很多是在外地读书后选择回乡就业,希望为家乡的旅游事业贡献力量”。据武隆区统计,全区已有四分之一的人吃上了“旅游饭”。
在重庆大渡口区,有一辆列车,不载人也不运货,只送工作,它叫“义渡就业列车”。“义渡就业列车”是大渡口近年来创新打造的公共就业服务品牌,于2022年“开通”,主要为当地居民提供线上线下招聘活动、职业规划、创业指导、培训服务等多元化综合性服务,主打的就是把好工作送到家门口。
润邦·彩虹家园残疾人就业基地是“义渡就业列车”的重要组成部分,100余名残疾人正在这里从事数据标注工作。基地管理部主任张方介绍,在基地工作的员工中,80%的人有听力或视力障碍,20%有肢体残疾。
基地数据标注项目主管汪翔今年40岁,他和妻子身体都有残疾,家里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孩子。夫妻两人做过电商,但是收入不稳定,也曾外出打工,但当孩子上小学后,他们决定不再外出,想在家门口找工作、多陪伴孩子。
润邦·彩虹家园落户重庆,他们抓住了这个机会。汪翔毕业于重庆邮电大学,对数据标注工作迅速上手,很快就当上了主管,月收入超过7000元。他的妻子也在这里顺利就业。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了更多时间陪伴家人——从家到上班的基地,坐公交车只需10分钟。
张方表示,除了数据标注工作,就业基地还开发了残疾人手工编织、新媒体运营及非遗剪纸等项目,让残疾人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自2023年入驻大渡口区以来,累计完成90余个项目,帮助500余人次实现就业。
如今,“义渡就业列车”的就业创业服务站点已超过141个。大渡口区自2022年开通“义渡就业列车”以来,已累计带动4.1万人就业。“义渡就业列车”改革案例被评为重庆市社会民生领域改革典型案例。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辛表示,在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方面,重庆市打造高质量充分就业先行区。2024年1-10月,重庆市城镇新增就业65.8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9.6%。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已促进青年留渝来渝32.1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6.8%;重庆市82.7万脱贫人口端稳就业饭碗,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0.2万人、失业人员就业22.4万人。
作为一名“宝妈”,家住重庆市巴南区莲花街道的祝雪沥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就在社区内——南园社区的“微笑工坊”。南园社区属于公租房社区,辖区居民中外来务工人员多,家庭收入普遍不高。社区通过走访发现,在家工作的年轻“宝妈”群体就业意愿强,但又不想远离家庭。据统计,辖区居民登记有兼职意愿的有300多人。
南园社区“微笑工坊”项目主要由社区与巴南区愉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促成。该中心负责人袁永成是巴南区青联委员。他介绍,为了解决“宝妈”们的就业问题,街道和社区整合资源成立了编织手串的“微笑工坊”,组织统一培训,提供集中编织和展销场地。
2023年10月至今,工坊制作完成了车挂、手绳、装饰品、手工摆件等产品3.9万多件,工费收入45.7万元。2024年9月,工坊引进重庆能泰科技有限公司入驻社区工坊,让28名“宝妈”在家门口就业,祝雪沥就是其中之一。她的主要工作是在工坊内把企业运来的燃气具配件组装成套,按件计酬。
南园社区党委书记周莉说,工坊成立后,吸引了许多“宝妈”到工坊工作。周末和假期,孩子们在社区青少年之家参加活动,“宝妈”在旁边的工坊工作,两不耽误。公租房社区居民来自不同的地方,邻里之间较为陌生,通过参加工坊培训、加工订单任务,她们逐渐熟悉,还在一起交流养娃心得,分享生活细节。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省市住建厅网站
直属单位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