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重庆市公共租赁房管理局 > 新闻动态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 重庆公租房群众满意度从84%提升到96%

日期:2025-08-07

建设“好房子”,尤其是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成“好房子”,让群众住得更加健康、安心、舒心,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住建部强调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

面对这一新的民生命题,我市积极深化公租房社区治理改革,实施一揽子建管并重、以旧焕新的微“手术”,助力21个市级公租房小区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跨越,使得数十万居民迎来品质生活的新体验。调查显示,我市公租房小区的群众满意度从去年的84%提升到96%。

近日,记者走进多个公租房小区,感受了小区居民不断“升级”的幸福生活。

▲7月16日,空港乐园公租房小区,有着完善的商业和交通配套,让居民生活工作出行都十分便利舒适。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关键词:“微雕”


“显微镜下的功夫”或许不会被立刻看见,却默默决定着生活的温度

在我市公租房小区,流传着一句话——“用放大镜看服务”。“这不是吹毛求疵,而是我们希望每个细节都透着贴心。”两江新区民心佳园小区房管中心主任陈辉如是认为。

重庆公租房小区的服务到底有多贴心?

前不久,大渡口区半岛逸景乐园运动爱好者发现,小区四个组团全部更换了篮球挂网。虽然这只是一个小改动,却让打球族的投篮行动更具仪式感,“进球”瞬间更加兴奋。为此,居民张集洪发朋友圈“点赞”:“我不过给物管提了更换球网的建议,没想到小区篮球场直接来了个‘大换血’,让我感觉他们管得比商品房还细!”

去年,因为小区羽毛球场地胶脱落、积水严重,沙坪坝区美丽阳光家园小区居民孙琴琴也向物管进行了投诉。让她没想到的是,小区三个羽毛球场很快就换了“新妆”——新地板采用了悬浮地胶,下面是镂空的,透水更快,更加耐磨。“我们小区还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电瓶车停放问题规划了专门的充电车位,地面看起来更整洁,孩子在楼下玩耍不用担心磕碰,安全感满满。”她说。

民心佳园的一个细节也很有说服力。该小区绿化带曾因居民图方便踩出了临时道路,物管人员索性将这些“临时便道”进行修葺、规整,“收编”为正式道路,并砌砖、刷漆,使其与周边环境更加协调。

不仅如此,让不同小区之间的物业开展交叉检查,按照统一标准对环境卫生、设施维护、安全管理等方面服务进行互评互查,通过“照镜子”“找差距”,也是重庆公租房小区提升品质、将社区治理“痛点”转为亮点的一个“杀手锏”。

记者在民心佳园看到,片区所有电动车和摩托车上都贴有二维码。这是该小区物管在对其他公租房小区实施交叉检查后引入的“高招”。扫描车身二维码,就能查看车主门牌号和电话,及时制止车辆乱停乱放行为。

▲7月17日,民心佳园公租房,新增电动停车位整齐划一,解决了小区电动摩托车、自行车乱停乱放问题。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我们把公租房社区运营视作‘微雕’,这些‘显微镜下的功夫’或许不会被立刻看见,却默默决定着生活的温度。”市公租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一年来,该局聚焦物业服务滞后等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采取领导带头不定期暗访、定期开展物业调查评价、畅通群众“圈群”监督评价等方式,督促物业企业提升服务质效。年轻干部也定期下沉公租房小区,组成“问题攻坚小组”,针对收集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推动宣传栏改造、绿化升级等一批民生实事落地。

不仅如此,市级公租房还建立物业24小时问题快速响应机制,简单维修事项要求当日处理,复杂问题明确处理时限。今年以来,各公租房小区共解决昏暗路灯更换不及时、公共区域清扫不彻底、停车不规范等影响居住感受的问题300余件次,群众满意度由去年的84%提高至96%。

关键词:“微城”

打造“十五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衣食住娱”需求基本能在社区解决

社区,向来是城市中烟火气最为浓郁的地方。而公租房小区因为居住的人群更集中,其生活气息也更为浓厚。

为方便片区内数万居民生活,我市在许多公租房小区推行了“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试点,将每一个公租房小区都打造成一个小微城市,居民们的“衣食住娱”等需求,基本都能在社区内部“一站式”解决。

对于住了近十年的孙琴琴而言,美丽阳光家园就是她从单身到组建家庭、有了孩子后的幸福“微城”。“没有什么地方比这里更方便了!”她告诉记者,自己最初租住一室一厅,如今“升级”到两室一厅,租金却只需600多元。

尤其是教育。社区内幼儿园、小学、初中很齐全,娃儿上学可以一路搞定;小区旁就是社区医院,打疫苗非常方便。“人家的带娃生活要么去超市、要么去公园,我们的社区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带娃生活完全可以‘挑’着来。”孙琴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7月11日,美丽阳光家园小区,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让居民生活便捷舒适。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如果说孩童与年轻家庭在“微城”里尽享便捷,那么为小区逾8000名60岁以上老人提供的专业养老服务,则成为“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的又一大亮点。

在美丽阳光家园养老中心,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明亮宽敞的大厅。左手边,一位银发孃孃正操作着一台健康一体机,她笑着说:“免费检查,还能出报告,比去医院排队方便多了!”不远处,十余位老年人围坐一圈,在老师指导下用丝线和布料编织栩栩如生的绢花,不时传来欢快的笑声。

养老服务中心楼下,是新投用的社区食堂,在原有养老助餐基础上对社区公众全龄化开放。当日午饭时分,食堂里座无虚席,饭菜飘香。成应书嬢嬢花了10块钱点了一荤一素一汤,吃得非常尽兴。她告诉记者,以前寒暑假带孙子,每天为做什么饭菜发愁。现在好了,不想做饭就带娃来这里,价格实惠,还干净卫生。

除了生活的便利与养老的无忧,“微城”的魅力还延伸到了居民的就业问题。

在美丽阳光家园小区中庭的“红岩小屋”里,记者随手翻开居民来访记录本,纸页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求职信息。类似这样的就业平台,还有“天生我才”技能培训。

▲7月11日,美丽阳光家园“红岩小屋”,志愿者正在向居民普及夏季防火知识,并收集居住中的问题信息,便于改进。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居民莫女士告诉记者,今年3月,她报名参加中式面点师培训,如今每天包子、馒头、花卷供不应求,光微信粉丝就超300个,每月收入稳定在四千元以上。

截至目前,21个市级公租房小区已配套小学、幼儿园、托育机构88所,保障5.5万余名承租户子女就近入学入园;建成社区养老服务机构37家、社区养老食堂15个;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医院21个;打造50余个少年儿童活动阵地,举办“科普大讲堂”“体育夏令营”等20余项公益活动;“就业超市”、零工驿站年均举办招聘活动超百场,技能培训覆盖月嫂、直播带货等新业态,社区食堂、家庭医生、心理咨询等便民服务也是触手可及。

关键词:“邻聚力”

每年超1200场群众活动丰富多彩,“我们的家园”理念深入人心

用“绣花”功夫织就公租房的品质升级之路,市级公租房小区还开展温暖小窝、社区人物肖像、邻里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拉近居民之间的心灵纽带,将一个个“微力量”汇聚成社区治理的“大引擎”。

大渡口区幸福华庭小区居民游洁玲记忆犹新,2020年11月11日,是她拿到公租房钥匙的大日子,刚回重庆的她和表哥一道,成功申请下幸福华庭一室一厅的房屋。

以前在外租房,游洁玲总是小心翼翼,不敢买心爱的漂亮杯盘,不敢囤积钟爱的书籍,更不敢养那些需要精心呵护的花花草草。“搬家太难了,尤其是绿植,总怕带不走。”谈起那时的生活,她语气里透露出些许无奈。

如今,走进游洁玲的家,可以看见造型独特的杯盘、整齐堆放的书籍和绿意盎然的植物。每件物品都承载着她的喜好,见证着她对生活的热爱。

“多亏了公租房,我终于可以放心大胆地买喜欢的东西了,‘宝贝’们也有了安稳的家。”她说。今年4月,市公租房管理局在21个市级公租房小区中评选出100个“温暖小窝”,游洁玲的家榜上有名。

“我们开展‘温暖小窝’评选的目的,是鼓励大家用创意装扮居住空间。这些平凡却充满生活气息的‘小窝’,绽放着生活本真的光彩,是幸福生活的具象化。”市公租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温暖小窝”已成为邻里之间相互学习的范本,展现了居民们对家园、对城市的深深热爱,一些“温暖小窝”上榜者还担任起小区物业管理监督员的职责。

全面铸就公租房小区的“邻聚力”,去年10月起,市公租房管理局还在各大地铁站、公交站推出“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园”——“社区人物肖像系列”活动,记录下从快递小哥到公交司机等奋斗者的精彩故事。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个个触动人心的故事一经推出,就获得了网友们的“点赞”。

江南水岸小区居民黄明勇是“社区人物肖像系列”活动的参与者,其肖像曾亮相6号线蔡家站。刚过而立之年的他,创业开了一家店,收购二手家具家电。同时,他还有另一重身份——江南水岸乐陶社区公益团队“邻聚·生活驿站”志愿服务带头人。

作为社区居民,黄明勇频频参加“乐陶里”“邻聚说事吧”等居民议事会,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作为志愿者带头人,他带领居民常态化参加“美丽中国”“愉悦乐享”老年互助等志愿服务,自己更是连续4年为辖区独居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众提供免费开锁、换灯泡等公益维修服务。“我觉得我是幸运的,生活在这样的小区,工作、生活、公益都能兼顾。”他说。

同样参与活动的民心佳园退休职工白成蓉也感慨不已:“以前觉得自己只是个普通住户,现在看到自己的故事被大家认可,更想为社区多做点事。”

▲7月11日,空港佳园公租房小区,居民正在环境优美的小区散步。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市公租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不断深化公租房社区“微治理”,引导公租房小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从设计社区文化墙、规划公共花园,到制定邻里公约,居民们逐步从“旁观者”变为“建设者”。目前,中心城区已建成30多个公租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年超1200场群众活动丰富多彩,“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园”理念和氛围深入人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省市住建厅网站

直属单位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