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建人大复函〔2020〕76号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关于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821号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李正贵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重庆市排水“厂网一体化”改革的建议》(第0821号建议)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排水“厂网一体”管理机制改革工作,排水与污水处理职能职责划转至我委以来,市领导多次组织专题会议研究“厂网一体”相关工作。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安排,为加快实现厂网流域统筹管理,促进排水系统提质增效,我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等有关部门推动“厂网一体”管理机制改革,起草《重庆市城市排水“厂网一体”管理机制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72座,设计处理能力430万吨/天,实现38个区县全覆盖。其中,主城区现有污水处理厂27座,设计处理能力260万吨/天;远郊区县现有污水处理厂45座,设计处理能力170万吨。7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中,65座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2-2002)一级A标排放,7座执行一级B标排放。2020年底前全市72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执行一级A标及以上排放标准。上市公司市水务股份公司为我市城市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权单位,负责运行58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占全市7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80%。
截止2019年底,全市共有城市排水管网22597公里,其中污水管网14255公里,雨水管网8342公里。污水处理厂配套干管主要由污水处理厂所有企业负责投资建设运维,并通过污水处理费从市级财政回收建设运维成本,获取合理受益;按照属地属事原则,二三级管网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确定改革原则,梳理改革目标
基于我市实际情况,我委与市级相关部门研究确定了“政府监管、市场运作,生态优先、加强保障,厂网协同、提质增效,尊重既有、优势互补”的基本原则。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从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和运维主体转变为城市排水行业监管主体。立足生态环境保护,强化排水行业公益属性,增加政府保障性投入。系统制定投资建设运维方案,形成厂网协同的系统管理体系。引入市场主体,盘活存量资产、拓宽融资渠道、补齐排水设施短板,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合理制定绩效考核方案,严格考核,按效付费,实现企业做事、政府考核、百姓受益。
依据现有厂网管理机制下遇到的实际困难,我委全面梳理了厂网一体管理机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一是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统一建设运营主体,释放系统效能,统一排水系统管理主体,有效建立处理端直接指导收集端管网建设运维的反馈机制。二是管网专业化运维,建立专业维护队伍,引入专业维护技术,提高管网维护标准,实现管网维护专业化。三是开拓融资渠道,建立“厂网一体”管理付费机制,保障管网维护收入,增强厂网一体管理主体企业融资能力,解决管网改造资金不足问题。
(二)梳理改革模式,建立保障机制
在保证“厂网一体”管理改革有效推进,实现排水流域内水污染有效治理的大前提下,我委充分考虑重庆排水行业自身特点,围绕资产划转、增量存量等情况,梳理出“划转资产、厂网一体”“出让资产、特许经营”“委托维护、运营一体”“厂网打包、共同招标”等四种具有可行性的“厂网一体”实施模式,同时指导区县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为进一步理清市、区分工,政、企分工,落实属地、属实责任,我委研究制定了定价、付费和投资建设三大机制。明确污水处理运行服务费和管网运维费用核定方法,按照事权、财权一致原则,确定相关费用支付标准和方式,依据按效付费考核结果进行付费。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按照“分类分步,试点先行”的原则继续完善《重庆市城市排水“厂网一体”管理机制改革试点方案》,分类别、分步骤、分区域、分流域推动“厂网一体”项目先行先试,指导区县按需改革,进一步提高城市排水系统运行效率,同时引入社会资本,解决管网新改建资金不足问题。理顺污水设施运维体制,规范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下污水处理费拨付机制,推动《重庆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按效付费实施办法》实施,提高污水收集处理效能,促进排水系统提质增效。
感谢你对我市排水和污水处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此答复函已经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要领导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0年 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