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建人大复函〔2022〕86 号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关于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549号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简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因地制宜实施城市更新工作措施的建议》(第0549号建议)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城市管理局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一城一议’与‘一事一议’并行,生态、景观、休闲生活、人文四大改造方向分类别探索顶层设计”的建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城市更新行动”,明确通过完善城市生活、产业、生态、人文、安全“五大功能”,推动实现宜居城市、绿色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五大目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来,全市上下深刻领悟城市更新内涵要义,坚持用好城市体检工具,努力把握好城市更新“留、改、拆、增”四个环节,着力构建完善以《重庆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为统领的“1+2+N”城市更新政策技术体系。
《管理办法》明确了城市更新包括完善生活功能、产业功能、生态功能、人文功能、安全功能等内容,围绕“三转三改”即“转变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模式、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审批权限、改革审批流程、改革政策制度”作了一系列顶层制度安排,要求市政府相关部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制定土地、规划、建设、消防、园林绿化、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财税等相关配套政策,提出采用“一项目一策”的方式开展片区策划方案和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并按照“包容审慎、底线管控”原则组织审批,破解项目落地难题。2022年3月25日,市住房城乡建委印发《关于加强城市更新项目管理的通知》,明确“城市更新项目由老旧小区、老旧街区、老旧工业区、老旧商业区、历史文化区、公共空间等单一或多种类别组合而成”。2022年3月30日,市住房城乡建委出台《重庆市城市更新技术导则》,提出了生活、产业、生态、人文、安全、交通6大功能的60余项技术指引内容,分别从功能引导、建筑更新、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环境景观、文化记忆6大更新要素提出100余项更新指引,并结合我市在道路建设、防洪排涝、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消防安全、海绵城市、管线综合等8个专项工作的要求提出50余项技术指引。
二、关于“培育优秀的城市更新专业运营商”的建议
《管理办法》明确“城市更新应当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改革创新、统筹推进,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原则”,提出了通过建立数据调查、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等制度推动营造共谋共建共享氛围;通过制度创新释放政策红利,积极引入社会各类资源参与,实现可持续更新等一系列具体举措。一是推动建立产业导入和培育机制,围绕如何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流”,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城市更新项目产业赋能的课题研究。二是积极支持专业运营机构发展,以项目推介、融资支持等方式助力城市更新专业运营机构健康发展,支持其深入参与社会动员、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优化配置城市闲置资源等方面工作。三是加强交流平台建设,拟结合2022年川渝住博会举办首届城市更新高峰论坛,届时将成立我市城市更新智库联盟,发布我市城市更新机会清单,进一步促进各类资源要素互动,形成共建共享共治良好氛围。
三、关于“建立老旧小区智慧管理平台,让城市更新‘好看’又‘好用’”的建议
利用系统化、智能化方式进行老旧小区智慧化管理是大势所趋,也是高效便捷的管理手段。目前,我市正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23号)、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21〕82号)要求大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并同步统筹推进补齐养老托幼、卫生服务、文体场地、农贸商超等功能短板,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探索推广智能安防、智慧停车等智能化应用。2021年累计投资建设改造养老服务站(中心)85处,社区综合服务站(中心)73处,开展适老化设施改造186处。例如,渝中区双钢路社区坚持“消隐患、补功能、提环境、留记忆、强管理、促发展”的理念,增设智慧消防站点,完善门禁系统和小区视频监控系统,安装电气火灾监测设施、报警器等362处(套),增强社区居民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下一步,市住房城乡建委将会同有关部门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为抓手,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工作,持续推进“重庆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准备工作,推动提高区县老旧小区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提升居民体验感和幸福指数。
此答复函已经常斌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衷心感谢您对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支持!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2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