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无障碍 关怀版 敬老版 微博 微信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办理 > 人大建议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461215/2024-00138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住房城乡建委
[ 成文日期 ] 2024-06-20 [ 发布日期 ] 2024-06-20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461215/2024-00138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住房城乡建委
[ 发布日期 ] 2024-06-20
[ 成文日期 ] 2024-06-20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127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渝建人大复函〔2024〕19号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127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张远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建议》(第0127号建议)收悉。经与市残联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无障碍环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体现人文关怀与社会支持。近年来,我们围绕无障碍环境制度建设、示范创建、标准制定,以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无障碍设施建设监督管理为重点,推动我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积极发展。您提出的工作建议对推动我市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建议指出“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执法检查前的评估及强化政府相关职能”。针对此项建议,我们已经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提高公共建筑无障碍建设标准。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内容融入装配式、绿色建筑、智能建造等范畴,实现新建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100%。二是加强立体过街设施的无障碍系统性建设。2023年中心城区新建和提档升级31座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加装垂直电梯、扶梯及无障碍坡道的比例达到50%,中心城区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数量预计突破900座。2024年将继续推进32座天桥和地下通道建设,其中15座加装无障碍设施。三是加强轨道交通无障碍人性化设计。车站付费区和有条件的非付费区设置无障碍卫生间,普通卫生间男女厕各增加一个无障碍专用厕位等。四是以老旧小区改造为抓手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累计实施适老化、无障碍改造的小区2168个,同步改造养老托幼服务设施493处,加装电梯5100余部。五是加大家庭无障碍改造力度。市残联、市住房城乡建委等6部门联合制定《关于推进“十四五”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累计实施3.7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改造。六是推动无障碍信息化交流。市残联对重庆三峡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累计投入59.8万余元,开发可视化(通用手语)系统,通过二维码、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实现全馆无障碍导览。开展“书香有爱·阅读无碍”残健融合阅读系列活动,被市委宣传部评为“重庆市优秀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在重庆卫视开设手语播报新闻节目,方便聋人接受外界信息。

建议指出“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宣传”。针对此项建议,我们已经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强设计、施工等技术人员专业培训。将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培训纳入国家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内容,对设计、施工图审查、质量监督等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培训人员超过5000人次。二是发挥专家委员会督促作用。建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委员会,1200多名专家为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提供全程指导和技术服务。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通过报刊、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广播、电视等渠道,广泛宣传无障碍设施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特别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颁布实施后,进行了一系列宣传报道,努力营造关心残疾人、爱护无障碍设施的良好社会氛围。

建议还指出“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要求进行项目评估和审批,确保合法合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在源头上得到保障,才能更好维护残疾人、老年人等出行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针对此项建议,我们已经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健全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制度。制定《重庆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规定》,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职能职责、无障碍设施建设及监督管理有关要求。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无障碍建设领导小组,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密切协作、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二是推进有关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研究制定。编制发布《无障碍设计标准》《重庆市无障碍设计构造图集》《重庆市绿色社区、完整居住社区评价细则》《重庆市绿色社区、完整居住社区操作指南》等。三是持续推进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监管。将无障碍建设要求纳入初步设计文件和施工图审查要点等技术管理文件。定期开展“全市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勘察设计质量双随机、施工图质量抽查”、“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行动”等,将无障碍环境设施检查作为重要内容。四是加强实地调研和考察。市残联、市住房城乡建委、市检察院等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建立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员队伍的通知》,组建残疾人督导促进队伍,开展促进体验活动,对发现的问题分别向业主、行业主管部门、政府主管部门反映,通过公益诉讼等渠道积极协调解决。

下一步,根据您的建议,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力度。严把“源头设计规范审查关”和“项目竣工验收标准关”两道关口。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与周边项目无障碍设施的衔接;在施工阶段,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审查合格的图纸施工;在验收阶段,增加“残疾人体验式验收”。 二是加大无障碍设施系统性建设和小区、社区无障碍设施改造力度。加强市政基础设施、轨道交通与小区、社区最后一公里的衔接,完善小区到社区服务中心路线的盲道、无障碍通道等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老旧小区电梯、公厕等设施无障碍改造工作。三是做好无障碍环境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颁布实施为契机,持续发挥好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大力宣传助残惠残法规政策,通过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等渠道积极反馈残疾人需求,配合执法检查、调研等活动,提升全体市民的无障碍环境意识,推动相关法规政策落实落地。

此答复函已经主要负责人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功能模块”进行评价。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4年4月11日

联系人:张力树

联系电话:023-63670083

邮政编码:40001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