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无障碍 关怀版 敬老版 微博 微信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办理 > 人大建议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461215/2024-00153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住房城乡建委
[ 成文日期 ] 2024-06-20 [ 发布日期 ] 2024-06-20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461215/2024-00153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住房城乡建委
[ 发布日期 ] 2024-06-20
[ 成文日期 ] 2024-06-20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市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第0399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关于市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第0399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邓明鉴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主城各区拓宽滨江路临江一侧人行道提档升级建设观景长廊平台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观景游名片的建议》(第0399号建议)收悉。经与渝中区政府、江北区政府、南岸区政府、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水利局等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您在《建议》中提出扩宽滨江路临江一侧人行道,提档升级建设观景长廊平台,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观景游名片的建议,对我们深入开展“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今年4月我委会同您组织中心城区有关区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实地调研江北区洋炮局滨江段,您现场踏勘后提出要创新工作机制,加强与水利部门沟通,为市民提供开敞的滨水空间,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等意见建议,为我们以后新建和改造滨江路提供了更好的思路,在解决交通功能的同时重点考虑休闲、娱乐、健身、观景等复合功能,突显重庆山城、江城特色,打造能让更多老百姓共享的亲水岸线、绿色岸线。

一、关于滨江路高架桥段临江一侧人行道采用双柱形或Y字形桥墩架空拓宽30-50米,建设观景长廊平台,并进行可行性论证的建议。

中心城区滨江路高架桥段拓宽临江一侧人行道属于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实施建设,须满足行洪、通航等相关要求,我市没有审批权限,需上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批。以嘉滨路洪崖洞段人行道拓宽项目为例,因项目涉及河道管理范围和河道通航要求,长江水利委员会明确严禁侵占河道行洪断面,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明确要求不得超过千厮门大桥防撞桥墩外延线,且需同时考虑防撞措施,最终渝中区采用通过压缩车行道、拓宽人行道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嘉滨路洪崖洞段临江一侧的人行道,解决了市民和游客观景的需求。

为提升市民游客更好的休闲游憩、观江赏景、徒步健身的滨江步道,我们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各区政府、市城投集团积极争取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支持,建设完整、连续贯通、多层级的滨江步道系统,最大限度争取拓宽滨江活力步道和亲水步道。如渝中区嘉陵江岸线,从原3米宽的活力步道和亲水步道拓宽至5米左右,突破嘉陵江滨江地带狭长空间限制,实现了渝中半岛约19公里全线5米宽的滨江步道贯通,目前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实施,同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市政配套设施,力争2025年建成投用,打造开放共享的滨江公共空间,创造丰富多样的空间环境,让市民走得进来、留得下来,聚集人气、激发活力。

二、关于利用桥下空间,兼顾商业功能设施建设,完善人行护栏和路灯配套设施,建设亲水平台、亲水步道、步行道、骑行道,为餐饮、茶楼、健身、休闲娱乐项目经营者提供经营场地,聚集人气,发展滨江经济的建议。

2018年以来,市住房城乡建委牵头会同市级相关部门、有关区政府,围绕“主轴”定位、“四带”目标,统筹推进中心城区 “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作,按照“点上点靓、线上贯通、面上提升”的思路,近期109公里岸线已累计实施项目22个,建成开放14个公共空间,完成57公里滨江岸线治理提升,贯通多层滨江步道约110公里,串联腹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商业文创街区、旅游消费场地,活化利用了桥下消极空间,完善了配套设施,对建成开放的滨江步道结合常年水位设置或更换了具有耐污、耐酸、耐腐蚀、耐磨损的护栏和路灯。其中,九龙坡区九龙滩结合兵工文化及“166”军舰,利用桥下空间建设618海军博物馆,高架桥采用3D彩绘展现了爱国主题特色;江北区盘溪河入江口充分利用桥下消极空间形成羽毛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等运动场地,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桥下空间的经营和管理,为市民提供了运动休闲、亲水娱乐的滨江休憩场所。目前,“两江四岸”整体形象正在逐步提升,已成为市民和游客喜闻乐见的休闲空间,提升了滨江消费能力,为推动滨江经济发展提供原动力。

三、关于滨江路临江一侧的一条车行道改为限时智能停车道,解决游客停车难的建议。

“两江四岸”治理提升一直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注重惠民有感,持续完善配套设施,已新增滨江驿站39处,增设跨江桥梁垂直升降梯、扶梯7个,利用滨江公共空间和原硬质码头等新建13处公共停车场。其中,渝中区长滨路滨江片区,利用公共空间、原货运码头等新建地下停车场和生态停车场约259个停车位,盘溪河公园利用边角地建设生态停车场约142个停车位, 洋炮局利用高架桥下灰空间建设地面停车场约225个停车位。同时,随着“两江四岸”滨江公共空间的陆续开放,市民和游客纷至沓来。节假日期间,针对两江新区金海湾公园、南滨路雅巴洞湿地公园、大渡口葛老溪段等人气较高、人流聚集的滨江路段,各区允许在滨江路内侧的一条车行道临时停车,一定程度缓解了停车难的问题。

四、关于适时启动主城区滨江路架空 6 米,建设双层观景大平台的论证工作。

随着两江四岸的不断迭代升级,为展示重庆自然山水、历史人文、现代都市风貌,沿江各区积极打造富有山城特色的滨水眺望系统,让市民、游客能更好的欣赏山水城桥交相辉映的独特景致。如九龙坡的长江灯塔广场,采用架空的方式在崖壁上形成了崖顶彩道、艺术码头、艺术崖壁等人文艺术景观,让越来越多市民感受到了重庆“艺术湾”城市名片的独特魅力。渝中区政府计划启动重庆长滨片区治理提升项目,以基础设施改造优化为先导,通过储奇门至朝天门海客瀛洲约2.2公里车行道下沉,释放地面近10万平方米滨江休闲公共空间,地下配备停车设施,同步提升区域防洪能力,全面提升沿线地块土地价值,协同推进地块整体更新,提供更多高质量产业发展载体,将重庆长滨片区打造为长江上游一流的滨江产业带、休闲带、游憩带。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4年4月9日

联 系 人:谢可新

联系电话:13650525648

邮政编码:40001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