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建政协复函〔2018〕3号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0341号提案的复函
田贵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我市建筑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和解决对策的建议》(第0341号)已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直以来,我们高度重视建筑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按照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要求,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积极推行实施各项制度措施,逐步解决行业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建筑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建筑业总产值和增加值逐年增长,对经济发展贡献突出。2017年,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608亿元、同比增长8.1%,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009亿元、同比增长9.6%,对地区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达10.2%,拉动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二是行业结构不断优化。积极支持、帮助企业提高资质等级,从2015年开始,每年至少新增一家特级资质企业,截至目前,全市特级资质企业7家、一级资质企业444家,资质类别涵盖建筑、市政、公路、冶金多个领域,特别是中冶建工集团更是成为重庆唯一、全国少有的“三特”资质企业,龙头企业群初具规模,引领作用逐步显现。三是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鼓励引导从业人员考取执业资格,强化人员技能培训。目前,全市共有注册建造师59069人、注册监理工程师3982人、注册造价工程师4184人,工程技术人员共22.33万人。四是“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深化。缩减施工许可办理时限,压缩至4个工作日。取消企业资质和执业人员注册初审环节,实现了企业申报从库中选人、选业绩。持续清理规范保证金收取,明确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差异化缴存办法,将质量保证金预留比例上限由5%降为3%,减轻了企业负担。五是建筑业信用建设稳步推进。实施施工企业诚信评价,并通过将诚信评价得分以10%的比例纳入招投标评分,实现了市场现场联动,“做不好现场就得不到市场”的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强化了企业自律,“诚信得益、失信受损”的建筑市场氛围已在我市建筑行业形成。六是招投标监管不断加强。建立了涵盖项目报建、招标公告发布、开评标监督、中标结果公示、合同备案、投诉处理等各方面的监督制度,印发了限额以下项目随机抽取承包商暂行办法,着手修订了交易监督实施细则和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不断规范招投标活动,提高招标投标效率。七是工程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持续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严格执行“两书一牌”制度,坚持实施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违法违规行为记分管理稳步推进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加强质量常见问题治理,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清单式监督检查执法行动,杜绝了重大质量安全事故,严控了较大及一般质量安全事故,全市工程质量安全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八是装配式建筑深入推进。印发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和做好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有关工作的通知等系列配套文件,发布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施工、验收、构件生产等6项地方标准,启动建设了80个共572万平方米示范工程项目,培育了5个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区县和24个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九是“智慧工地”建设稳步实施。印发了重庆市“智慧工地”建设工作方案,完成了与之配套的系统建设,目前共有291个工地评选为第一阶段示范项目,将门禁刷卡、扬尘监控、远程视频监控、施工升降机身份识别、危大工程管理等五项“智慧应用”运用于施工现场,切实提高了施工现场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十是清欠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落实了农民工维权告示牌等清欠工作制度,完善了保障金联动机制,开展了清欠隐患排查处置。推行了平安卡实名制管理,实行了从业人员刷卡进出工地。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放平安卡93万余张,共2398个项目实现了刷卡进场。其中,共有15个区县实现了100%刷卡进出场,13个区县实现了100%指纹考勤。于2017年4月印发实施了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及银行代发制度,委托银行代发民工工资,并要求工资银行卡与实名制平安卡一一对应目前,全市43个区县均已实施工资专户管理及银行代发制度,约有80%的在建项目设置了工资专户。
此外,为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市城乡建委代市政府起草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重庆建筑业改革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送审稿)》,目前已上报市政府,待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后印发实施。该实施意见结合了十九大精神及重庆实际,既有宏观层面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又有管理层面的政策制度,还有操作层面的具体举措,包含了体制机制、管理模式、产业发展、行业结构、科技人才等建筑业方方面面的内容,印发实施后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有力指导促进我市建筑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持续健康发展。
虽然我市建筑业稳定发展,但作为传统产业,的确存在您提到的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如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实力较弱,科技应用水平不高、组织方式落后,市场现场秩序不尽规范、失信行为及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管理方式粗放、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等,特别是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产业规模总量小,差距较大。因此,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两地”定位和“四个扎实”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8+3行动计划”,在充分考虑您提出的建议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实施创新驱动,促进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提高行业素质和竞争能力,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打造“重庆建造”品牌,促进行业发展。一是以智能化创新驱动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推广装配式建筑,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落地,编制主城区装配式建筑发展专业规划,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培育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开展装配式建筑评价,建立与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建设管理模式。组织开展装配式建筑系列培训,提升行业各方实施能力。推进BIM(建筑信息模型)信息技术应用,推动BIM技术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维等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集成应用。继续开展“智慧工地”建设,制定第二阶段建设标准,督促指导主城区将建筑面积20000㎡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和造价2000万以上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打造为“智慧工地”。二是持续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深入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继续实施质量安全清单式检查,严格执行项目负责人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记分管理制度,开展监理企业向政府报告质量安全监理情况的试点。探索建立质量量化评估机制,推动工法成果运用,继续强化分户验收制度,促进工程质量从“合格率”向“满意度”转变。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持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委派制度和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总工程师制度,持续开展“两防”专项整治行动。实行重大问题隐患挂牌督办制度,积极创建市级安全文明工地和扬尘控制示范工地。三是着力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着手制定重庆市建筑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调整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指标,逐步建立工程监理、造价咨询、质量检测、招标代理等建设行业从业主体的诚信评价体系,推动信用信息在招标投标、资质资格、政策扶持、评优评先等工作中广泛应用,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完善招标投标制度,制定招标文件备案审核清单和监督程序清单,完善招标人代表参与评标管理机制,规范评标委员会组建,继续推行电子化招标投标工作全过程无纸化管理,深化招投标活动全过程信息公开,探索试点招投标重大法律、技术问题专家评议制度和“评定分离”制度。四是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建筑人才,继续实施建设行业技能竞赛制度,开展建筑工人技能评价工作。发展建筑产业工人,推动建筑业劳务企业转型,发展木工、电工、砌筑、钢筋制作等以作业为主的专业工匠团队或企业。保护建筑工人合法权益,深入推进平安卡管理制度,拓展平安卡内涵,逐步导入培训记录、工资支付情况、职业资格等信息,提升平安卡的适用性。完善诚信体系合同履约评价标准,将工程项目开设工资专户和委托银行代发民工工资等情况纳入评价要素,督促建设各方落实主体责任,促使工资专户管理及银行代发制度全面推行。五是鼓励支持企业发展。继续扶持帮助本地企业提高资质等级,引导本地企业兼并重组、抱团增项升级,努力打造具有“投融建管营”一体化能力的复合型建筑企业,对我市在矿山、轨道、桥梁、隧道等专业工程领域具有较强优势的企业,在资质许可、工程发包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支持。支持本地企业建设总部基地,依法在用地指标、用地价格以及财税等给予优惠奖励政策。开展我市建筑企业与中央、外地企业联合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帮助本地企业积累建设经验,增强综合实力。建立健全备选承包商库制度,明确对符合条件的政府投资项目直接从库中抽取本地企业实施。
关于您提出的制定重庆建筑业发展总体规划,并将其纳入我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建议,在2016年印发的《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渝府发【2016】6号)中,我们对建筑产业现代化、建筑物规划形态、绿色建筑标准及认证体系、推广装配式建筑等进行了相应表述,提出了相关的发展目标和措施。随后,市城乡建委根据住建部印发的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前面提到的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于2018年3月正式印发了《重庆市“十三五”时期建筑业发展规划》(渝建【2018】143号),总结了十二五发展情况,分析了发展环境和形势,明确了十三五时期重庆建筑业的发展规划构想、目标、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8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