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建政协复函〔2019〕29号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0284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曹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轨道交通车站临时施工通道综合利用的建议》(第0127号)收悉。经与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人民防空办共同研究办理,我们完全赞同您的建议,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通车里程已达313公里(单轨98公里、地铁215公里),位居西部第一、全国第六。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我市正在实施城市轨道交通成网计划,提速城市轨道交通在建项目,启动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项目,力争2022年实现运营和在建里程“850+”。
重庆作为典型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具有穿山隧道多、跨江桥梁多、线路高差大、工程实施难度大等特点。在我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线路建设过程中,暗挖车站临时施工通道主要用于渣土转运、建筑垃圾清理,施工完毕后回填封堵。在第二期建设规划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和施工阶段,已开始逐步探索暗挖车站临时施工通道综合利用,如5号线一期凤西路站出入口和临时施工通道部分结合,9号线一期红岩村站、蚂蟥梁站和10号线二期南坪站临时施工通道改建为出入口。同时,按照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兼顾人民防空的原则,统一规划轨道交通工程地下空间建设,战时用于紧急掩蔽人员、保障物资运输储备,实现平战结合和军民兼用。
虽然我们在临时施工通道利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轨道车站出入口设置要综合考虑与周边生活、商业设施和地面交通的衔接,主要布置于客流量大的地方,但为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临时施工通道选址相对偏僻,后期改建为出入口还需分析论证客流吸引和服务辐射能力;二是按照设计和消防要求,地下出入口通道长度不宜过长,每100米需设置一个安全出入口,由于重庆地形高差大,临时施工通道平均长度超过300米,若改建为出入口需要设置多个安全出入口,消防疏散难度较大,征地拆迁成本过高;三是受地面建筑和土地权属限制,临时施工通道改造为人防专业出入口、连通道以及其它配套设施,难以满足人防设计的相关技术要求,不具备平战结合功能。
下一步,在我市第三、四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线路实施时,我们将高度重视车站临时施工通道综合利用开发,对具备条件的车站合理控制规划用地,深入论证设计方案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共同指导建设单位做好相关工作,使轨道交通更好地服务群众出行。目前,我们已在第三期建设规划的5A线石坪桥站、杨家坪站、滩子口站、黄桷坪站、四川美院站、外河坪南站、白居寺站等8个车站开展临时施工通道利用试点工作。同时,我们将坚持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强化TOD发展理念,加强轨道车站与周边建筑物、地下空间、道路系统、步行系统的深度衔接融合,构建以轨道交通车站为中心的“一日生活圈”,打造“轨道上”的现代化都市圈。
非常感谢您对轨道交通建设的关心和提出的宝贵建议。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9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