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建政协复函〔2020〕25号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0262号提案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农工党重庆市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重庆市建设领域数字证书与电子签章推广应用的建议》(第0262号提案)收悉。经与市政府办公厅、市发展改革委、市大数据发展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和《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2019—2022年)》,以工程项目建设各环节数字化为基础,以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在工程建造全过程应用为抓手,加快构建智能建造体系,建立与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相适应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促进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数字证书与电子签章是实施智能建造的重要内容,结合提案建议的重点工作,我委在建设领域积极推广应用数字证书和电子签名签章,取得积极进展。
一、关于加强数据治理,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
按照“管云、管数、管用”的要求,我委启动了智慧城乡建设项目建设,建成并投入使用智慧住建云平台,形成云资源存储和云资源计算能力。同步推进了我市住建行业数据中心建设,实现所有数据资源全过程、全属性采集,所有数据资源集中、安全存储,所有数据资源“一个通道”进出,初步实现数据自动抓取、分类整理、分析处理、深度挖掘等功能,形成建筑业大数据、房地产大数据和城市基础设施大数据。智慧住建云平台和数据中心作为我市住建领域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的重要基础设施,有力支撑了数字证书和电子签名签章的推广应用,对实现各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证照资源共享,实现企业和公众网上办事的统一身份认证和资料核验,实现数字证书在线生成、发放以及在线共享、查验、复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关于加强制度保障,强化标准规范
电子签名签章作为身份验证的一种手段,在技术上已经较为成熟,推广应用的难点在于安全认证复杂,应用成本高。针对这一问题,我市在全国率先建成并上线了重庆市工程项目数字化管理平台,集成了电子签名签章功能,免费向社会开放数据接口,在工程项目中试点现场管理人员电子身份、电子签名和参建企业电子签章认证。经认证的电子签名签章和纸质资料签名签章具有同等效力。同时,依托我市工程项目数字化管理平台,以电子签名和电子签章为基础,推进项目管理行为和施工作业行为的数字化,可以实时生成数字化城建档案。工程项目数字化管理平台由政府搭建,免费向行业各方提供服务,即避免了重复建设,又大幅减少了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济负担,保证了电子签名签章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能够有效促进电子签名签章的普及应用。
三、关于加强组织协调,严格跟踪督查
我委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切实加强委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强化工作部署、检查指导、督促落实。推进委系统审批事项和政务服务的标准化、信息化,所有审批事项已实现网上运行,审批效率提速50%。安全生产许可、市外企业入渝信息报送、工程监理企业、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和施工企业资质办理等工作已实现无纸化申报、无纸化审批。所有执法事项实现网上流转,纳入权力清单的公共服务事项超过80%都能在网上办理。全市近150万一线人员岗位证书和技能证书全部实现电子化,办理证书从“跑三次”到“零跑路”。电子证书、招标投标、施工许可等系统正与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同步完善,逐步实现人员身份和从业行为的智能化管理。
四、关于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相关知识
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期间,我市举办了以“中国建造·智能建造”为主题的高端论坛,我委和腾讯公司就共同推进智能建造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在打造建筑业互联网平台、培育智能建造产业生态、发展建筑业互联网金融、推动建筑业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开展合作,力争至2022年全市30%以上工程项目采用智能建造模式。双方还联合发布了全国首个建筑业互联网平台——微瓴智能建造平台。该平台以工程建造为核心,以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为基础,支撑工程建造、企业管理、资源调配、运行维护等应用,能够满足工程建造全过程数字化的需要,助推工程建造进入数字化时代。同时,我市还采取了多种形式,通过报纸、电视、电台与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普及数字证书和电子签章应用的相关知识,提升企业和从业人员使用数字证书和电子签名签章的意识,为推进数字证书和电子签名签章使用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下一步,我委将加大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数字证书和电子签名签章工作力度,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建筑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化对建筑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建立以数字化和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建筑产业体系。
此答复函已经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要领导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0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