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建政协复函〔2022〕35号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1152号提案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刘正学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借力新型城市建设 打造海绵城市重庆“新”样板》(第1152号提案)收悉。经与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城市管理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筑牢‘绿色’新发展理念,加快城市‘海绵体’建设”的建议
2015年以来,我市积极探索山地海绵城市建设路径,作为全国第一批16个试点城市之一,依托“1个国家试点+3个市级试点”,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全面推进”的三步走策略,到2020年底顺利完成了海绵城市建设20%的阶段性任务,进入系统化全域推进新阶段,截至2021年底,我市完成各类项目1128个,达标排水分区共340个,面积共计521.1km2,占城市建成区比例为29.8%,城市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达40.3%,完成22处城市内涝积水点整治工程,历史易涝积水点消除比例100%,海绵效应逐渐显现。
一是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筑牢“绿色”新发展理念。重庆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准确把握海绵城市建设内涵,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本质要求,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不搞大拆大建,有机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提升城市蓄水、渗水和涵养水的能力,实现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促进形成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筑牢“绿色”新发展理念。
二是强化规划管控,保护城市“海绵体”。充分遵循重庆自然地理格局,突出国土空间规划“三线”管控作用,保护并优化重要的自然保护地、城市生态空间,保证生态网络的连通性,保护好重庆大海绵生态系统;强化城市开发建设管控,保护现有雨洪调蓄空间和泄洪通道,加强城市蓝线和绿线的协调,保护城中山体、河湖、坑塘、湿地的自然形态,要求自然水域面积不减少,防止城市建设中随意破坏,增加城镇建设用地中的渗透性表面,提升城市雨洪消纳能力,因地制宜推进山地立体海绵城市建设,保护好城市“海绵体”。
三是实施城市更新,修复城市“海绵体”。城市更新行动围绕老旧小区、老旧街区、老旧厂区、老旧商业区、历史文化区及公共空间等6类更新项目,涵盖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等方面。《重庆市城市更新技术导则》规定在片区策划方案、项目实施方案中均要对海绵城市进行专题分析,结合片区更新内容,突出海绵城市建设的合理化。《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建设标准》中对雨水控制与利用进行了规定,室外地面改造时,硬化地面周边宜设置绿地,有条件的可改造为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湿式植草沟、渗透灌渠,小区人行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停车场及广场等宜进行透水铺装改造。2021年,中心城区采用透水砖、透水混凝面层铺装,完成人行道完善提升431条、总里程1001公里,正在逐步修复城市“海绵体”。
四是系统全域推进,兴建城市“海绵体”。2021年,国家启动开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要求以海绵理念推进城市建设,提出“结合开展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地下空间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全域系统化建设海绵城市”的新发展要求,我市积极响应,在编制的《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力争到2025年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面积比例达到45%,新建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0%,新城区开发严格执行海绵城市管控制度,将相关要求指标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信息平台管理,并按要求纳入土地出让条件,不断提高“海绵体”规模。此外,印发的《关于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设计、施工、验收各阶段以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参建各方工作职责,形成闭合管理,以量化评分的方式对全市各区县海绵城市建设绩效、工程效果进行评估,“以评促建”不断提高“海绵体”质量。
下一步,我们将准确把握海绵城市建设内涵,保护和利用城市自然山体、河湖湿地、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态空间,发挥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和缓释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统筹老城区海绵化改造和新城区海绵城市新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海绵体”规模和质量。
二、关于“科学规划‘新地下’管网,加快‘老城区’升级改造”的建议
对于超过“海绵体”通过渗、滞、蓄等措施能够承受的雨水量,须通过地下管网等排水设施外排入河,消除城市内涝。在加快城市“海绵体”建设的同时,地下管网建设也值得更加关注。近年来我市推动排水管网科学化、系统化建设,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先后编制了《重庆市城市排水设施及管网建设“十四五”规划》《中心城区排水防涝专项规划(修编)》,着眼城市未来发展,结合城市地下管网现状,科学规划了“新地下”管网,做好顶层设计。
二是全面摸清管网底数,大力开展全市管网精细化排查工作,切实掌握管网坐标、高程、材质和缺陷等情况,已累计排查管网4万公里,其中市政管网2.4万公里,为畅通排水管网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是围绕提升污水收集率和排水防涝能力,优先补齐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管网设施短板,加快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和老旧缺陷管网改造,2020年以来全市新建城市污水管网1082千米,雨水管网859千米,改造更新管网1095千米,城市建成区历史易涝积水点、城市黑臭水体均已基本消除。
下一步,市住房城乡建委将积极推动排水设施及管网建设“十四五”规划、中心城区排水防涝专项规划(修编)等规划落地见效,加快推进老城区地下管网整体升级改造,持续巩固城市内涝和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构建较为健全的排水管网运行维护体系,逐步建成“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韧性城市、海绵城市。
此答复函已经常斌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衷心感谢您对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支持!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2年5月9日
联 系 人:夏彬
联系电话:023-60943335
邮政编码:4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