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2022年建设科技与对外合作工作要点》的通知
渝建科〔2022〕17号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关于印发《2022年建设科技与对外合作工作
要点》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住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经开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双桥经开区建设局,有关单位:
现将《2022年建设科技与对外合作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2022年建设科技与对外合作工作要点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2年3月28日
2022年建设科技与对外合作工作要点
2022年,全市建设科技与对外合作工作要聚焦“双碳”战略,以推进建筑工业化、行业数字化为重点,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建造强市。
一、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
大力发展新型建造方式,推动建筑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深度融合。一是持续推广装配式建筑。以中心城区、都市新区为重点,严格项目实施要求,积极推动项目示范,全年力争新开工装配式建筑1800万平方米以上,装配式建筑占全市新建建筑的面积比例达到20%。二是优化装配式建筑技术。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完善技术标准,改进工艺工法,开展标准化设计,加快形成适用于重庆的装配式建筑技术路线以及通用化的部品部件供应体系。三是严格装配式建筑监管。修订装配式建筑评价管理办法、示范项目管理办法,搭建部品部件信息化管理平台,严格项目监管要求,加大事中事后检查力度。四是拓展建筑工业化领域。加快实施市政工程工业化,大力发展工业化装修,发布相关技术标准,健全相应管理体系,开展装配式农房技术研究和示范。五是大力实施智能建造。完善智能建造技术路线和政策制度,统一部品部件编码规则,持续提升信息化管理、数字化建造水平,推动智能感知设施和施工装备应用。六是加快培育壮大产业。修订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管理办法,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市政工程工业化、工业化装修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以工程总承包为重点的新型建筑企业,强化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力争现代建筑产业全年产值达到1500亿。
二、加快推动行业数字化
聚焦全行业信息化技术应用创新,协同推进政务数字化、工程数字化和企业数字化。一是高效推进“智慧住建”。加快推进“智慧住建”二期,启动“智慧住建”三期,围绕住建领域工作需要及住房租赁、智慧物业、营商环境创新等试点任务要求,加强运维保障,完善系统平台,推动数据贯通,丰富应用场景。二是全面推广BIM技术。出台深入推进BIM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升级BIM管理服务平台,扩大BIM技术强制应用范围,强化设计施工一体化技术应用,试点BIM审图和工程交付。三是持续开展数字化建造。完善相应技术标准,实施试点项目100个以上,积极推进数字化监管、无纸化存档,推动数字化建造软件平台市场化发展。四是统筹推进“新城建”。抓好“新城建”试点工作统筹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动住建领域CIM平台建设,推进基础设施物联网发展。五是培育行业数字生态。支持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推广电子签名签章,推动数字化企业试点,推进行业大数据应用,培育建筑业数字经济生态。六是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印发网络和数据安全工作计划,全面落实委系统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软件正版化等工作任务。
三、持续强化科技创新
以有利于工程应用为导向,优化建设科技项目管理、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供给,强化技术政策的支撑引领作用。一是激发行业创新积极性。修订建设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出台住建行业深入推动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扶持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释放市场主体标准化活力,推动行业加大研究经费(R&D)投入。二是推动重点技术研发。围绕住建领域中心工作和建筑工业化等发展重点组织建设科技项目,推动跨行业技术创新。结合重大工程建设,整合行业创新资源,推动联合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三是加强新技术推广应用。围绕绿色建造、智能建造等重点领域,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修订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淘汰影响质量安全、阻碍绿色发展的落后技术。四是提高标准供给质量。加强标准制(修)订过程管理,强化标准复审和实施评估。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水平。五是强化标准支撑作用。加强关键领域标准研究,完善质量安全、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助力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效,引领新技术应用和行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团体标准,推进团体标准应用示范。推动川渝地区3-5部地方标准互认。
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做好外事服务工作,拓宽对外交流合作渠道,服务我市住建行业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是加强区域合作共享。举办好川渝住房城乡建设博览会,组织参加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加强与相关省市的交流合作。二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刊发行业科技与对外合作动态,开展海外建设科技前沿和工程建设市场调研,推动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用,加强与驻渝使领馆等机构的沟通交流,为我市企业拓展海外业务、参与国际化合作等提供服务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