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做好2024年“五一”假期和汛期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渝建质安〔2024〕23号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关于做好2024年“五一”假期和汛期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住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建设局,万盛经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双桥经开区建设局、经开区生态环境建管局,有关单位:
“五一”假期将至,群众出行出游等活动大幅增加,人流、物流、车流高度聚集,同时我市已进入汛期,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增多,安全生产不稳定因素叠加放大,生产安全事故防控压力剧增,为切实做好“五一”假期和汛期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结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4年“五一”假期和汛期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建办质电〔2024〕21号)《重庆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2024年“五一”节期间火灾防控工作的通知》(渝消安办发〔2024〕7号)《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市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建设施工项目防洪安全管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渝汛办〔2024〕12号)《重庆市安全生产委员会道路交通安全办公室关于做好“五一”假期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渝安道办〔2024〕45号)等文件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站位,严格落实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的政治责任
各区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市质安总站和各在建房屋市政工程参建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五一”假期和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清醒认识当前安全生产严峻形势,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紧迫感,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充分发挥部门监管作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聚焦隐患排查整治和违法违规惩戒,最大限度减少一般事故,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事故,确保“五一”假期及汛期房屋市政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稳定。
二、突出重点,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要充分总结以往事故经验教训,综合研判本地区、本单位“五一”假期和汛期安全生产风险,结合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质量安全“四不两直”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等,对重点工程、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加强检查力度,对沿江、临河、傍山、临崖、城市易涝区,以及存在山洪、滑坡、坍塌、泥石流等灾害风险区内及其周边的工程项目实行差异化监管。要及时调整假期施工作业时间,控制对周边影响较大的施工作业,强化工地门禁管理,严禁闲杂人员进入施工区域。
(一)强化安全防护措施落实。要严格对照《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等,围绕关键部位、薄弱环节、重要时段的安全风险隐患开展“地毯式、啄木鸟式”排查整治,切实提高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质量,提升发现整改问题的意愿和能力。对排查出的隐患问题要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分级分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实现闭环管理,坚决防止隐患变成事故。以防范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中毒等易发高发事故为重点,依法依规使用安全文明施工费,及时购置和更新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加强临时用电管理,做好高空作业、垂直方向交叉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环节安全防护,切实改善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保证施工现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有班组及工人作业,就有管理人员在现场管理指导,切实堵塞管理盲区漏洞。要强化高处坠落防范,编制专项方案并按方案交底执行。做好临边洞口、悬空和攀登作业、水平悬挑防护棚等安全防护,落实安全带挂点、钢丝绳设置;为作业人员配发合格的防护用品,组织培训确保正确佩戴使用,遇大风、雷雨等极端天气时,要按规定立即停止室外作业。强化有限空间作业管控,严格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和“先通风、后检测、再作业”的施工顺序,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发生险情时,应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开展自救互救;杜绝“盲目施救”扩大伤亡。
(二)强化危大工程管控。要完善危大工程安全管控体系,加强危大工程专项方案编制、审查、论证、审批、验收等环节管理,严格按专项方案施工作业,确保危大工程安全风险可控。聚焦“两重大一突出”,强化起重机械、模版支撑、基坑、脚手架、暗挖、钢结构等高风险作业环节管理,“逐企业、逐项目、逐设备”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要加强深基坑、高边坡、围堰、填方堆载等部位的排查整治,做好排水和支护、加固,确保安全;对存在泥石流、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影响的施工作业区、办公区、休息区以及施工围挡等,落实安全监测措施,一旦发现风险不可控、不能确保安全的,立即采取措施撤离人员。要加强建筑起重机械基础、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和脚手架等部位的排查整治,完善建筑起重机械、脚手架的避雷设施、拉结措施;对建筑起重机械基础排水措施、安全保护装置等内容进行重点排查,提高设备抗风、防雨、防倒塌性能。
(三)强化人员教育培训。严格落实安全培训教育主体责任,严格开展新进场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和特种作业人员、“三类人员”等上岗安全培训,落实有限空间作业持证上岗制度。强化一线工人安全教育培训,加快自有工人培育和核心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危大工程全面落实自有工人施工。全面推行一线从业人员“两单两卡”,将学习、应用、操作“两单两卡”作为重点,明确岗位职责、操作规程、风险隐患及应急处置措施,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四)强化文明施工管理。加强对工地围挡检查,确保围墙坚固、稳定。对出现倾斜、破损等现象的围墙,要及时整改更换。要重点排查位于商圈、旅游景点等人口密集地段的施工围挡,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重点强化土方开挖、裸土覆盖、物料堆放等易扬尘环节治理,必须按要求配备必要的降尘抑尘设施设备,必须落实专人负责现场道路、料场洒水降尘工作,裸露的地面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及时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按职责做好工程车辆驶出工地劝导工作,施工现场进出口要落实工程车辆冲洗设施;车辆应具有合法牌证,保持车容整洁、号牌清晰,严禁冒装离场、带泥上路、“滴洒抛漏”等不文明行为。要按要求做好重污染天气下扬尘管控措施。
(五)强化办公区生活区临时建筑、临时设施管理。严禁在斜坡、高切坡上方及坡脚乱挖、乱建宿舍、仓库等临时设施、随意堆放材料等,防止发生土方坍塌事故。同步加强对施工现场宿舍、办公室的检查,防止发生极端天气临建倒塌事故,对现场板报、制度牌、广告牌等,要采取加固措施,防止倒塌伤人。
三、加强应急值守,严格落实信息报送制度
要密切关注天气和雨量变化,加强与气象、应急、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联系,及时共享信息,做好预警预报,全面落实“技防、物防、人防”等各项应急措施,进一步提升应急抢险能力。要严格执行值班值守和应急处置各项规定,确保安全生产重点岗位、重点环节有专人24小时盯守,有领导带班。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要按照既定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置办法,第一时间上报并按事故处置程序立即处理,确保科学施救,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要加强应急演练,落实装备、物资、通信等保障措施。要加大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力度,增强行业安全防范意识。要加强事故灾害舆情监测、研判,正确引导舆论,严防负面炒作。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4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