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住建要闻

加快住房保障工作托起群众“安居梦”

日期:2023-01-13

新年伊始,位于新山村街道的重钢大学生宿舍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简称“重钢大学生宿舍项目”)近日正式开工,二季度首批公寓将投用。

重钢大学生宿舍项目原为重钢曾家村大学生宿舍、单身职工宿舍。因为楼龄时间长,宿舍外观破旧,房间内部毁损情况严重。待实施新的“手术”后,这里很快将焕然一新,不仅拥有面积30~60平方米不等的800余套保租房,每套公寓还将配备家具、空调等设施,租户拎包即可入住。

重钢大学生宿舍的变化,是我市高质量推进住房保障工作的剪影。市住房和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市住房和城乡建委积极作为,全力推动全市住房保障工作迈上新台阶——这一年来,重庆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荣获国务院督查激励,中山四路83号保租房项目入选“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中央综合展;全市累计筹集保租房19.4万套,完成目标任务的108%。

从“六房”入手加大住房保障力度

“保障性住房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市住房和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高质量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仅要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还要确保分配领域更加科学、到位,才能更好地提升保障对象获得感。

如何助困难群众圆“安居梦”?重庆从公租房、保租房、人才住房、共有产权房、安置住房、公有住房“六房”入手,通过差异化的保障性住房产品,解决不同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为缓解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重庆市加快发展保租房。不仅构建“1+N”政策体系,出台《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意见》,配套制定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装修标准、项目认定流程、准入退出办法、水电气价格等具体实施细则;还以盘活存量为主、适量新建为辅,结合城市更新提升和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保租房项目建设。去年,全市新增筹集保租房9.1万套。

持续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去年,相关部门围绕软件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结合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人才安居需求,重点在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总部基地等区域增加人才公寓供给,指导区县和单位筹集人才公寓1万套;在两江新区和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建设具有全市引领性的国际人才社区,配套国际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还采取“一企一策”形式,做好长安汽车、京东方等公司人才安居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实物保障房源共计140万套,保障人数约337.5万人,其中公租房58.3万套、保租房19.4万套(含人才公寓5万套)、安置住房54.7万套、公有住房7.7万套。

上线“渝快租”房屋租赁系统

住房保障好不好,群众感受最直接。

市民张先生几个月前在金凤佳园租房“安家”。说起自己的“新家”,他赞不绝口:“周边环境宜人,房屋设计合理。小区还设置健身房和餐饮服务等,提供了温馨居家体验。”

金凤佳园是由公租房升级改造的人才公寓,去年1月投用。这是重庆高新区投用的首个租赁住房项目,共有一居室320套、两居室832套。小区精心打造的渝悦学堂、健身房、餐饮服务等设施,大大提升租客生活便捷性。

走进空港佳园公租房,小区环境整洁,篮球场、羽毛球场、儿童游乐设施齐全,约1.9万户群众在此实现了“安居梦”。

来自万州的郎莉是受益者之一,她感慨地说:“我在家带孩子,丈夫在外跑运输,家里并不宽裕。空港佳园2019年建成后,我们很幸运地申请到房子。这里配套完善,孩子上学也不用担心,我们准备长期住下去!”

我市不断优化公租房运营管理,实现公租房全市统筹管理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公租房累计分配56.4万套,约140万人中低收入群体实现“住有所居”,低保低收入群体应保尽保。

为打造“阳光租赁”的良好氛围,我市搭建数字化租赁服务平台。推动保租房和公租房、市场租赁住房“三房打通”及一网监管的“渝快租”房屋租赁系统已在中心城区上线运行,初步实现项目申请、审核、认定、过程管理等功能,在提升企业运营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市民找房、租房便捷度。

今年将建保租房8.1万套(间)

2023年,重庆如何推出更多有温度的保障性住房,让更多群众实现“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一方面,我市将把发展保租房工作纳入区县年度考核,确保2023年完成8.1万套(间)的目标任务;并强化项目监管,推进保租房申请准入、分配退出、运营管理等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完善“渝快租”服务平台,逐步实现“不见面”备案办理,满足新市民、青年人个性化需求。

另一方面,继续完善公租房管理服务,力争对低保低收入家庭、优抚对象、多孩家庭、乡村教师等群体实施优先保障;还将推动公租房管理政府规章立法,探索公租房REITs及资产盘活改革试点,建立公租房与保租房转化机制。

此外,加强高科技园区、创新产业园区、总部基地等人才聚集区域和30分钟通勤圈内人才住房供给,指导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打造国际化人才社区,重点在“一点四区”等区域建设租赁型人才公寓1万套,进一步提升人才住房宜居品质。

我市将通过保租房、公租房、人才房三大抓手,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并以更加精准的保障制度提升服务水平,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提供强有力住房保障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