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无障碍 关怀版 敬老版 微博 微信 | 注册 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住建要闻

“老房子”——“好房子”!重庆老旧小区正在蝶变焕新

日期:2025-03-17

今年,“好房子”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载着群众对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美好期待,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一个重点,也是一项民生工程。随着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各地“老房子”的改造加速了步伐,通过微更新、微改造脱胎换骨为“好房子”,让“好房子”从暖心愿景变成舒心日常。

注重“面子”“里子”

让“老房子”变“好房子”

近日,在渝北区回兴街道化家湾片区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现场,施工人员及施工器械各就各位正有条不紊地对小区路面进行改造升级,现已完成整体工程量的60%。

化家湾片区包括化家湾、民乐园、富宏苑等3个农转非安置小区,建成至今已有近20年,房屋使用安全风险增加、功能配套设施不完善、小区环境及户外设施欠佳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小区“顽疾”,也成了辖区居民们的“心病”。

去年,渝北区对该片区启动了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总建筑面积11.76万平方米,涉及34栋、1639户居民,改造内容包括老旧小区内部道路平整、绿化补建、消防设施整改、雨污分流、“水电气”三线规整、建筑外立面改造、化粪池改造、增设安防和无障碍设施、安装或修复文体休闲设施、规范停车整治、楼梯间公区方面的翻新等,既提升了城市面貌,又满足了居民对“好房子”的需要。

目前,项目分为楼本体一期项目、楼本体二期项目、配套设施改造三个子项目,楼本体改造一期已完工;楼本体改造二期预计6月完工;配套设施建设预计8月完工。

关注“一老一小”

让居住体验更舒适

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不仅要注重物理空间的改造升级,还要关注“一老一小”,强服务、优配套。

渝中区两路口街道的红星坡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小区依山而建,地势高差30多米、台阶分布众多,最长阶梯有50多级,却没有电梯和无障碍通道。

2023年,该小区启动了改造工作。为便捷残疾人、老年人出行,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两路口街道和中山二路社区提出了无障碍出行的总体思路,计划安装5部无障碍电梯,修建无障碍坡道7处、无障碍折叠型通道1处,在梯坎狭窄、坡度高、无法修建无障碍坡道的地方设置3台爬楼机,让居民“按键直达家门”。

目前,该小区正在进行公共空间的收边收口工作,剩余两部电梯也在积极推进建设中,计划今年底全面完工。

聚焦痛点短板
让改造改到心坎上

老旧小区改造改什么、怎么改?作为需求方、受益者的老百姓,最有发言权。

“以前,我们从小区去上面菜市场买菜,至少要爬10分钟左右的坡坎。现在电梯加装好了,买菜出行都更加方便了。”前不久,加装在渝中区南纪门街道凉亭子社区蔡家石堡7号和5号之间公共区域的电梯开始试运行,家住附近的居民对此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凉亭子社区属于典型的山城地貌,电梯加装前,居民若想从优雅广场前往蔡家石堡,至少需要爬坡上坎10多分钟,对居住于此的居民而言,这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对此,凉亭子社区在前期征求了广大居民意见建议后,邀请专业设计单位通过多次现场勘查,最终确定在蔡家石堡5号楼和7号楼之间加装电梯,解决出行困难的情况,让改造工作能够改在群众心坎上。

现如今,电梯已在正常试运行中,试运行时间为每日8:00至20:00,不仅方便了周边居民的出行,也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自2018年启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以来,截至去年底,重庆市已推动8689个老旧小区实现“逆生长”。在此过程中,重庆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解决居民关切的外墙安全、居住环境、消防安全、充电设施、加装电梯等问题,加快补齐社区功能短板,累计同步改造提升养老托幼、农贸商超、社区食堂、文化体育等配套设施1万余处,新增停车位6万余个,加装电梯6500余部。

今年,重庆市将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要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鼓励有条件的区县结合实际,对2005年底前建成的居住条件较差的城镇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提升。

以上的小区都是重庆市通过城市更新行动将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的一个缩影。目前,重庆市正起草“好房子”建设标准和设计导则。未来重庆将打造更多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助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