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累计推动公共建筑节能及绿色化改造1450余万平方米
近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了城市工作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就是其中之一。我市建筑领域的绿色发展情况如何?7月18日,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委了解到,近年来,重庆持续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截至目前,累计推动既有公共建筑节能及绿色化改造1450余万平方米。
“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既可以节约大量社会能源,带来成规模的节能收益;也可以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助力有序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楼绿色化改造项目为例,该外科楼位于沙坪坝区汉渝路,2011年投用。去年,这个外科楼启动了绿色化改造“手术”,主要改造内容包括:建设能耗监测系统、空调系统优化改造、烟气余热回收、水泵变频、四管制风冷热泵系统改造、光伏热水系统改造、外窗贴膜、更换节水器具等。目前,该外科楼绿色化改造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预计本月底全面完工,预计项目综合节能率为50%,综合减碳率可达30%。
该负责人介绍,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是重庆建筑领域“碳达峰”实施的重要内容。我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推动、财政激励的工作思路,以能耗水平高、改造效益明显且与公众健康息息相关的医院、商场、酒店和机关办公建筑为重点,推动既有公共建筑由单一节能改造向绿色化综合改造升级,创新建立了以“减碳”为核心目标的既有公共建筑绿色化改造工作机制,在全国率先以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动既有公共建筑实施节能改造。
管理机制方面,市住房城乡建委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重庆市绿色低碳建筑示范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和《重庆市既有公共建筑绿色化改造效果核定办法》,推动重庆市既有公共建筑由单一节能改造向绿色化综合改造升级,创新建立了以“减碳”为核心目标的既有公共建筑绿色化改造工作机制。
技术标准方面,明确了适合重庆实际的既有公共建筑绿色化改造技术路线,推动示范项目在对空调、照明、插座、电梯、特殊用能设备和能耗分项计量监测等进行全面改造的基础上,积极采取节水器具、节能门窗、玻璃贴膜、新风系统、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绿色化改造技术,为城市建设的可持续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